健康養身★《食物無罪》紀錄片:直指真正讓飲食失衡的罪魁禍首

【台北訊】三十年來,美國兒童肥胖症的比例,比以往增加了一倍多。而台灣成年人及兒童肥胖比率皆為亞洲之冠。《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於6月17日週五晚間十時,首播紀錄片《食物無罪》(In Defense of Food),直指讓飲食失衡的罪魁禍首,就是經常高舉健康大旗的食品廠商,與披著科學外衣的營養主義。紀錄片映後也邀請台大生化科技系教授黃青真,與主持人蔡詩萍進行對談。

《食物無罪》紀錄片:直指真正讓飲食失衡的罪魁禍首

「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千百年來祖先們的每日重要活動。但是,在21世紀食品工業化的時代,卻讓吃變得越來越令人無所適從。舉凡食安問題、體重失調、還有各種現代文明病,都跟「吃東西」有關,難道都該怪罪到「食物」身上嗎?

柏克萊加州大學新聞學教授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卻同時也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探討現代飲食鏈的各個環節,抽絲剝繭,直指真正讓飲食失衡的罪魁禍首,就是經常高舉健康大旗的食品廠商,與披著科學外衣的營養主義。

食品加工生產出琳琅滿目的「類食物可食品」,取代了真正的食物。這種飲食包括大量的肉類、白麵粉、植物油和糖,便宜又方便,好吃到讓人上癮。麵包、奶油全都「現代化」,不再是單純的麵包、奶油,連富含人工添加的營養素,卻未必真的有營養;降低了脂肪含量,卻可能對心臟更有害。

《食物無罪》紀錄片:直指真正讓飲食失衡的罪魁禍首

《食物無罪》、《飲食規則: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作者麥可波倫提出幾個食物規則:「要吃只吃會腐敗的食物、只吃由人類烹調的食物、不吃在電視上做廣告的食物、吃少一點、吃慢一點……」回歸傳統的飲食智慧,重拾人類對於食物的主控權,可能才是重新享受食物、長保健康的關鍵。

(《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播出紀錄片《食物無罪》宣傳短片連結)

《食物無罪》紀錄片:直指真正讓飲食失衡的罪魁禍首

 

【資料來源:公視;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羅東博愛醫院博愛病房緩和醫療中心今年成立滿十周年,院方特別選在世界安寧日前夕舉辦溫馨的回顧活動,不少曾在此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家屬選擇回到老地方,與大家分享已逝的摯愛親人在這裡的故事,不僅喚起深刻的共鳴與回憶,也如願實現病人對善終的期待。跨部門合作 給予臨終病人周全照顧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30多歲從事物流業、又熱愛重訓的蘇先生,長時間需要久站、搬重物,為了讓力氣更大、更穩,積極重訓更練出傲人腹肌,卻仍然腰痠背痛,需要按摩緩解痠痛,但治標不治本,往往到了隔天痠痛感又再度襲來,以為是肌肉不夠大,但蘇先生嘗試許多方式都無法根治,直到前往醫院進行「紅繩運動」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84歲的潘奶奶,本身有腰椎椎間盤突出的疾病,平時有疼痛問題造成行動困難。近日夜間因擔心吵醒家人而獨自如廁,一時不慎跌倒送至急診,經由醫師的問診,再透過資訊系統的檢核,發現潘奶奶的狀況可能來自於不適當用藥造成。銀髮健康APP 友善照顧從醫院延伸居家一般急診部門並非專為高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