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共存」全為參選鋪路? 陳時中:有人有失敗主義、我們不這樣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起,但這一波中央防疫態度似乎已從過去的「清零」逐漸轉向「共存」,傳出民進黨內討論與病毒共存,正是在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參選鋪路?對此,陳時中今(6)日下午回應強調,疫情裡面,大家不要跟選舉連在一起,防治疫情這是一件專業的事情,也是我們現在認真在做的事情;針對有意參選桃園市長的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把他視為最強對手一事,陳時中更是一句「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本土確診個案天天創新高,但中央並沒有升級或收縮現有防疫措施的打算,讓民眾開始注意到「共存」的可能性,但也有醫師在臉書上發表不同看法,認為疫情沒有大爆發,目前依然可控,如果要走到和病毒共存「就是台灣防疫的大輸!」

陳時中下午主持疫情記者會時,也被媒體問及,陳時中表示,他不知道為什麼會大輸啦,可能 有人有失敗主義,但我們不這樣子看,我們都以正常生活、積極防疫這樣的方向來做。

何時會明確公布「共存」路線?陳時中說,至於時間發生在什麼時候,至少把指引跟相關需要, 討論清楚,讓大家在比較安心的一個前提下,來做這件事。

陳時中說,隨著確診個案增加,疫調會朝向簡化,用科技防疫替代,不管是實聯制或擴大疫調,像有地方說個案在十例以下就不開記者會,但指揮中心還沒有訂多少例以下就不開記者會,仍會依疫情,適時跟大家報告。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爆「一人一室」不夠用了! 陳時中:居隔放寬「一家一戶」衛浴共用

還沒見高峰!本土+281新高遍布17縣市 新北市就破百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出生後這幾個月,吃得好也睡得好,還算乖巧好照顧,生長曲線和發展都不錯,但是媽媽卻是十分擔心,原來一解開衣服後,可以看到小女嬰身上有好幾顆大大小小的「鮮紅色草莓」,血管瘤叫人怵目驚心,最大一顆還超過2公分,究竟面對越來越大的嬰兒血管瘤,該怎麼辦?醫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家裡活潑可愛,一到學校卻都不講話,孩子出現這種狀況,小心是兒童社交障礙!4歲的小臻(化名)就有這樣的現象,家裡唯一孩子的她,在還沒上幼稚園之前都是媽媽全職在家帶她,滿4歲後開始在家附近的幼稚園就讀,可是才去了兩個禮拜,每天早上起床就一直哭鬧,不肯去學校,一問才發現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COVID-19疫情已經持續2年多,台灣本土疫情相對國際來得緩和,站在防疫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絕對是最大功臣之一,其中林口長庚醫院就負擔了全國17%的重症,且呼吸器數量占全國21%、葉克膜43%,檢驗量能更占全國24%,堪稱是重點醫院,林口長庚醫院今(20)日就推出國內第...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幼兒期的孩子,正處於溝通技能快速發展的階段,無論是透過微笑、牙牙學語、用手勢指指點點,孩子從一出生就努力想要表達自我!但是在COVID-19防疫期間,我們需要保持社交距離與戴上口罩,就連幼兒也不例外,東元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郭憶霆醫師分享,有些爸媽會擔心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是否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