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輸出病毒」達10例 陳時中回應

「台灣輸出病毒」達10例 陳時中回應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我國25日接獲菲律賓通知,檢驗出1例台灣出境的COVID-19(新冠肺炎)陽性無症狀個案,至今已累積10名「台灣輸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都無法確定是否在台灣感染,而隨後匡列的接觸者均為陰性,也都列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目前對台灣的疫情沒有衝擊。

篩檢準確度不高 陰性陽性反覆難判斷

自6/25第一例日本通報台灣入境的女學生起,陸續有多起自台灣進入他國檢驗陽性的案例,有學者建議是否出境時應自費篩檢,陳時中說維持現狀就好,因為目前篩檢準確度不是很高,偽陰性偽陽性的問題尚未解決,篩檢的時機也有差異。

例如18日上海通報案例,該名男子15日至19日都有採檢,僅17日檢驗為陽性;17日越南通報案例,入境時檢驗為陰性,後來與另外兩位入境越南者集中檢疫且共餐,後陸續出現症狀後採檢為陽性,越南官方已研判為在越南感染。

台灣輸出案例有爭議 重點為對國內的影響

十個案例中,細數都會發現有些爭議,他強調我們重視的是對國內的影響,檢驗條件時機沒有精準,陰陰陽陽會造成很多社會負擔與困擾,重點是在台灣的接觸者是否需要隔離,有沒有受到感染。試劑的不準確可能會有模糊空間,應集中精神把檢驗量能放在本土社區。而現今防疫量能稍有增加,防疫措施提升是好事。

尚未掌握病毒特性 個人防護應落實

如SARS經驗,當時臨床症狀是發燒,且發燒後兩天傳染力很高。但新冠肺炎症狀沒有特異性,從發燒、上呼吸道、到後來的味覺嗅覺異常等,也沒有確定症狀先後順序,症狀何時出現,何時具有傳染性都還未知。陳時中說明,檢驗在低盛行率時起不了作用,也容易有誤差,那是否透過試劑檢驗的方式來找出病人,就需要更多科學證據評估。防疫應該要全面性的,多方位的防護才是好選擇,民眾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建立個人防線。

【延伸閱讀】

化療「嘔吐、脫髮」病友心驚驚… 肺癌口服化療納健保、副作用更少

與「時光」逆行 凍齡女神林心如的不老肌密

母嬰照護病房大改造 孕媽咪生產更安心

十年老病友乳癌又復發 竟是擔心染疫中斷回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2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肌肉各種急慢性拉扯受損之後,發炎引起肌肉攣縮,造成僵硬疼痛,活動受限,是現代人各種腰酸背痛、肩頸僵硬的源頭。彭笙瑋中醫師利用古法針灸,結合現代觀點,創立「激痛點鬆解術」,找出造成肌肉緊蹦的核心"激痛點",給予直接立即的鬆解治療,是「激痛點鬆解」的治療特色。不同於一般針灸,「...

閱讀詳情 »

「天氣冷,腸子好像也沒在動,又開始便秘了!」 「冬天的排便狀況好像不太好,是錯覺嗎?」 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有超過500萬人有便秘的問題,而如果你在冬天時更加嚴重,這不是錯覺,而是在學理上說得通的現象!冬天到了,日常身體活動可能隨之減少,再加上冬天不容易流汗導致我們飲水不足,再加上冬天常有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嚴加控制血糖,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全身小血管病變,其中包括眼睛視網膜的血管,就可能造成視網膜病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黃毓璇指出,尤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視力也不會有明顯變化,等到自覺視力惡化就診時,通常都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腸鏡是防治大腸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不少民眾因害怕檢查時造成的疼痛感,往往都避之唯恐不及,使腸癌發生難以被及早發現。然而為了減緩大腸鏡檢查疼痛,又擔心麻醉風險的民眾,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引進換水大腸鏡之父、美國洛杉磯大學梁永亨教授研發的「換水法大腸鏡檢查」,無痛且精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