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它」是天下最廉價的「第一大補」!勝過人嵾湯!重點是人人能吃!

「它」是天下最廉價的「第一大補」!勝過人嵾湯!重點是人人能吃!

 

(翻攝自secretchina,下同)

「它」是天下最廉價的「第一大補」!勝過人嵾湯!重點是人人能吃!
「米油」俗稱粥油,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

古人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穀雜糧養人,粥更養人,而從粥裡煮出來的粥油則是最最養人之物,你不喝點它,豈不是太可惜!

粥油是什麼?

粥油又叫做“米油”,它一般是指粥熬好後,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用大米、糯米或小米熬粥,待煮成粘稠時,可以見到漂浮在上面的一層油亮香醇的流體,這就是粥油。

富人喝參湯,窮人喝粥油

粥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對它不以為然,可能有人會認為粥油是臟東西,把它倒掉了,事實上它是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

在熬粥的時候,很大一部分營養會進入湯中,尤其以粥油中營養成分最為豐富,是粥裡的精華所在,滋補力之強不亞於人參、熟地等名貴的藥材,有著「粥油賽參湯」的說法。

清代趙學敏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他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認為「米油可代參湯」。

病後體弱者、嬰幼兒、產婦、老年人等,常食使人肌膚色白、身輕健康。

俗話說:富人喝參湯,窮人喝粥油,這說明粥油和人參一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人參湯大補元氣但並非人人適合。因為人參不能隨便補,補人參需要諮詢專業中醫。但粥油不同,它是藥食同源的食物。

人人能吃,不受體質條件所限

「它」是天下最廉價的「第一大補」!勝過人嵾湯!重點是人人能吃!

胃虛不受補的人喝粥油,可以補精益氣,起到溫補的功效。

大米、小米均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它沒有任何禁忌,人人能吃,不受體質條件所限。中醫認為先天不足,脾胃不合的人喝粥油健脾、胃虛不受補的人喝粥油,可以補精益氣,起到溫補的功效。

病後體弱者、產婦、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經常會感到元氣不足,喝粥油能補益元氣、增強體力,可促進身體早日康復。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腎精不足的問題,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補益腎精、益壽延年的效果。

小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小米粥非常不錯,尤其是小米的粥油,它含有豐富的能量維生素B,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增進食慾。

無論對於先天脾胃發育不足的改善,還是後天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腹瀉、便秘、嘔吐、出牙不適等情況的緩解,都很有幫助。

粥油中含有的蛋白質可以與牛奶相媲美。粥油的維生素A、D、B等含量也很高,且極易吸收,有補虛健脾、益腎補髓、補肺止咳之功,所以在民間有「粥油賽人參」的說法。它還含有被稱為美容營養素的y-谷維素,可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淡化色斑。同時還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防止肌膚皸裂並改善肌膚色澤,能潤膚美白。

需要注意的事項:

「它」是天下最廉價的「第一大補」!勝過人嵾湯!重點是人人能吃!
粥油和人參一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1、喝粥油的時候最好空腹,空腹喝粥油勝過參湯。

2、最好的米粥要用留存胚與糊粉層的新鮮糙米或小米,用現在的精製大米熬製的米粥,營養價值極低,這樣的大米熬粥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

3、優質的粥油必須用新鮮的糙米或小米熬出來,新鮮糙米或小米的米油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適合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服用。

4、貯存過久的陳舊米的米油則有致潰瘍的作用,用這樣的陳米熬粥,那麼粥油的滋補作用就會大打折扣,失去了粥油的營養滋補價值。

via-secretchina

相關推薦

年節將至,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滿足口腹之欲的好時機!然而,正當親朋好友開心大啖團圓年菜時,卻有一群罹患子宮肌瘤的女性朋友,在面對滿桌佳餚美饌時十分苦惱:「這個我可以吃嗎?會不會太補,導致肌瘤復發?」到底有子宮肌瘤問題的婦女,年節該怎麼吃,才能趨吉避凶呢?就讓我們聽聽專業中醫師怎麼說! 到底有子宮肌瘤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藥癮者在社會上屬弱勢族群,南市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於春節前夕辦理「暖冬送溫情 幸福過好年 」年節關懷活動,結合多處機構,提供關懷物資、法律諮詢、就業資訊,社會救助資訊,期望增強藥癮者自我認同克服難題,另針對行動不便、無交通工具的藥癮家庭,毒防中心個管師到府關懷,讓藥癮者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孕婦早期破水合併胎位不正,需緊急處理。一名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婦女,在懷孕34週時出現緊急症狀,恐誘發感染及胎兒脫出,必須第一時間後送處置。早期破水併胎位不正 高危險產婦童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徐約翰指出,個案是因為胎位不正合併早期破水,若不盡早處理,母體可能有感染羊膜絨毛炎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小女嬰A出生14天時出現膽汁嘔吐、體重下降,因腸阻塞,接受手術,病理報告顯示為大腸神經節減少症,因此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後來進行腸切除及大腸造瘻手術,但靜脈導管造成反覆感染、各處血管栓塞。成大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賈書悌表示,A女孩11歲時接受小腸延長手術,目前成功贏回腸道自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