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恐致缺血性中風找上門! 留意4大警訊

「心房顫動」恐致缺血性中風找上門! 留意4大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1歲男性,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在診所長期服藥,一年多前突發性頭暈心悸到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十二導程心電圖顯示陣發性心房顫動,在藥物控制下很快回到正常竇性心律,另外在跟病人和家屬討論後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血栓減少腦中風,並衛教病人須規則服用該藥及注意事項。

心房顫動算普遍 心律不整要注意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蔣俊彥指出,近年來臺灣人口越來越老化,高齡人口越來越多,慢性疾病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心房顫動的盛行率也愈來越多。心房顫動是種心跳快速且不規則的跳動,可以從多種儀器檢查來診斷。

而「心房顫動」在心臟血管內科門診是很常見的心律不整,會造成心悸、呼吸困難,甚至胸悶,常常發生在年紀大的病人,尤其在有許多慢性病的老年人,一旦發生心房顫動有時就會產生嚴重的肺水腫甚至休克。

心房顫動會致死 症狀不明顯易忽略

心房顫動也是無形的殺手,很多心房顫動的病人其症狀不明顯而忽視它,一旦形成血栓隨著心臟搏動把血栓打到身體各處,就容易因此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及其他血管栓塞的併發症;研究顯示有2~3成的腦梗塞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的,其血栓風險隨著一些共病的多寡有不同程度的中風危險。

心房顫動易在心臟形成血栓 中風比例高達5

蔣俊彥醫師說明,心房顫動因為容易會在心臟的左心耳形成血栓,導致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及其他動脈栓塞,因此增加病人發生中風比例3倍到5倍,所以心房顫動抗血栓的治療在臨床上格外重要,其治療方面也有許多的選擇,最主要的藥物治療為抗凝血藥物,可以減少心臟血栓的形成進而減少缺血性腦中風發生。

冬天氣溫驟降 留意預防血栓

蔣俊彥醫師提醒,氣溫明顯驟降,須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如心臟有小鹿亂跳、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症狀。由於心房顫動成因複雜,必須全面考量病人的身體狀況,應與醫師討論了解不同治療方式可能帶來的風險,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名人接連離婚 婚姻卡關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鼾聲如「垂死的熊」 8招檢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RA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簡稱,全台約有10萬人罹患此病。根據研究發現,病情輕微的新病友,疾病控制狀況反而不理想,原來原因是害羞與醫師討論病情。高醫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任蔡文展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自體免疫疾病,由於滑膜長期發炎增生引起全身各處關節軟骨破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入秋即可感受進補風氣四起,舉凡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吃補餐館高朋滿座,不少人也會到中藥行採買中藥袪寒補身。台灣人喜愛進補,甚至不少人認為稀有的少見,或難以取得的野生補品更補。也有少數人費心網羅武俠小說中出現,可增加功力或道行的深海、孤島等動植物,深信這些人煙罕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30年前,許阿姨熱心助人,定期到捐血中心捐血,希望能透過微薄之力幫助更多人,醫師卻意外發現血液中病毒量高,但無法解釋是因罹患何種疾病導致,因此依舊持續捐出熱血幫助他人。隨著醫學進步,才被證實原來許阿姨的血液中含有C肝病毒,C肝與B肝類似,皆為DNA病毒,透過血液及體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男性因肱骨骨折,一年後拔掉鋼板卻出現橈神經損傷外,手腕伸肌也出現垂手等典型症狀,檢查後發現是嚴重神經軸突受損,不僅遠端肌肉在拔除鋼片後兩個月不受神經支配,且手臂麻痛現象加劇;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總醫師蘇炯睿復指出,主要因橈神經以螺旋狀繞在肱骨,當肱骨受傷,疤痕組織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