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恐致缺血性中風找上門! 留意4大警訊

「心房顫動」恐致缺血性中風找上門! 留意4大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1歲男性,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在診所長期服藥,一年多前突發性頭暈心悸到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十二導程心電圖顯示陣發性心房顫動,在藥物控制下很快回到正常竇性心律,另外在跟病人和家屬討論後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血栓減少腦中風,並衛教病人須規則服用該藥及注意事項。

心房顫動算普遍 心律不整要注意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蔣俊彥指出,近年來臺灣人口越來越老化,高齡人口越來越多,慢性疾病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心房顫動的盛行率也愈來越多。心房顫動是種心跳快速且不規則的跳動,可以從多種儀器檢查來診斷。

而「心房顫動」在心臟血管內科門診是很常見的心律不整,會造成心悸、呼吸困難,甚至胸悶,常常發生在年紀大的病人,尤其在有許多慢性病的老年人,一旦發生心房顫動有時就會產生嚴重的肺水腫甚至休克。

心房顫動會致死 症狀不明顯易忽略

心房顫動也是無形的殺手,很多心房顫動的病人其症狀不明顯而忽視它,一旦形成血栓隨著心臟搏動把血栓打到身體各處,就容易因此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及其他血管栓塞的併發症;研究顯示有2~3成的腦梗塞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的,其血栓風險隨著一些共病的多寡有不同程度的中風危險。

心房顫動易在心臟形成血栓 中風比例高達5

蔣俊彥醫師說明,心房顫動因為容易會在心臟的左心耳形成血栓,導致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及其他動脈栓塞,因此增加病人發生中風比例3倍到5倍,所以心房顫動抗血栓的治療在臨床上格外重要,其治療方面也有許多的選擇,最主要的藥物治療為抗凝血藥物,可以減少心臟血栓的形成進而減少缺血性腦中風發生。

冬天氣溫驟降 留意預防血栓

蔣俊彥醫師提醒,氣溫明顯驟降,須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如心臟有小鹿亂跳、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症狀。由於心房顫動成因複雜,必須全面考量病人的身體狀況,應與醫師討論了解不同治療方式可能帶來的風險,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名人接連離婚 婚姻卡關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鼾聲如「垂死的熊」 8招檢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因壺腹癌病逝,兒童作家幸佳慧與前教育部長吳京也是罹患壺腹癌而病逝,許多民眾對於壺腹癌這疾病感到陌生,醫師指出壺腹周圍癌初期無症狀,發現不易,診斷時多已病入膏肓。壺腹癌與腸、膽、胰臟症狀相似 難找出原發位置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院長、肝膽腸胃科專家洪弘昌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不少人已陸續接種第2劑疫苗,而不同廠牌疫苗的混打實驗在國外也已相當豐富,指揮中心也將從明(20)日開放第1劑打AZ的民眾,第2劑可混打莫德納或BNT。 臺大AZ混打臨床試驗報告今(19)日出爐,共得出4項結論: 1.AZ+莫德納混合比2劑AZ有較高的免疫抗體反應,並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都會頻繁的使用膝蓋,如果使用不當又不保養就容易造成磨損,嚴重時甚至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然而膝關節還是自己的最好用,因此民國107年9月衛生福利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開放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膝關節軟骨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民致力於拉高新冠疫苗接種覆蓋率,時序也進入秋冬季節,流感疫苗接種季也拉開序幕。而流感病毒與肺炎鏈球菌也是不容忽視的健康威脅。施打疫苗 降低惡化重症風險內湖國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李佩璇說明,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三者,在人體產生相似呼吸道症狀,皆可出現咳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