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抑制發炎來控制疼痛 僵直性脊椎炎持續治療

抑制發炎來控制疼痛 僵直性脊椎炎持續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智慧報導)42歲的李先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腳踝出現疼痛,長期都在看骨科,直到十幾年前開始出現腰痛、肩膀痛後,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但李先生的治療心態卻是「有痛才看西醫吃藥,不痛就不治療」,而且常使用偏方,結果症狀完全沒有緩解。直到他的頸部幾乎不太能動,身高也從181公分縮水變成176公分,才驚覺自己需要持續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15-40歲的男性,一份僵直性脊椎炎對患者生活衝擊的問卷,顯示許多病患因病脊椎已有變形、也常讓晚間睡眠中斷、有將近九成病患認為工作因此受限。這份針對台灣僵直性脊椎炎生活衝擊的調查報告顯示患者:
工作受影響:將近九成的患者認為工作受疾病影響、六成的患者工作的選擇受限於疾病、且有四成的患者表達因疾病錯過工作機會
睡眠受影響:超過七成的患者半夜會因為疼痛中斷睡眠醒來
治療不夠積極:使用醫師處方治療的病患只有不到五成(45%),有三成(33%)的患者除了處方用藥之外還自行合併成藥,更有超過六成(63%)的患者,治療只持續一個月。
高雄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王立峰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疼痛發作時,有可能痛到寸步難行,但是,疼痛並非持續發生,造成許多患者常常把痛、跟不痛當成是服用藥物的指標,甚至在疼痛的時候把處方藥物再併用成藥,造成重複用藥,長期下來可能傷肝、傷腎。
王立峰醫師說明,僵直性脊椎炎需要長期的控制發炎,短暫、斷斷續續的止痛控制,絕非是治療策略。目前僵直性脊椎炎可透過物理治療、手術、藥物等控制,雖然無法治癒疾病,卻能協助患者控制良好。他提醒,對抗僵直性脊椎炎,應該追求三個「愈早愈好」:「及早確診」、「及早正確治療」控制疾病,減少身體傷害才能「及早恢復生活品質」,並呼籲,若有長時間的晨僵、背痛、眼睛發炎、手腳、關節紅腫等症狀,應該趕快到免疫風濕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造成疾病惡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33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提醒,9月1日將恢復國產卡介苗接種,8月17至31日疫苗廠商轉換期間,全台將暫停所有嬰兒卡介苗接種,已經通函所有合約院所配合,原本計畫期間內,將攜帶孩子施打父母,可選擇延後或有必要時提前施打。 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黃彥芳表示,台灣卡介苗施打多採用國產疫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本腦炎疫情持續增溫,衛福部疾管署今(14)日公布,1999年日本腦炎列法定傳染病以來,通報史上最小的感染日本腦炎重症患者,是彰化縣3個月男嬰,6月30日通報確診,目前仍在醫院治療,未來有30%至50%的發展遲緩風險。疾管署提醒,嬰幼兒未打疫苗前,外出最好做好防蚊措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哪種疾病已經成為健保最沉重的負擔?答案是慢性腎臟疾病。健康保險署公布2019年最新國人醫療費用排行報告,慢性腎臟病位居第1,108年的治療費用高達533億元。至於個人平均治療費用,則以呼吸衰竭居冠,每名患者1年約花費30.2萬元。 國人醫療費用前10大排行以慢性腎臟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5歲黃小姐左手手掌搔癢起水泡已三年,經皮膚科診斷為汗皰疹,尤其在天氣變熱時發作,使用類固醇狀況反覆,癢到嚴重時還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因此前往中醫科就診,予以科學中藥,並搭配一天一包中藥即飲包,服藥後第一周安然入眠不用安眠藥,於一個月後搔癢感已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