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累 喘 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心臟功能不好,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風險暴增,研究發現,超過1成死於新冠病毒的患者,死因與心臟疾病、心臟衰竭有關,專家提醒,常有「累、喘、腫」等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許多人以為癌症恐怖,其實心臟相關疾病對於人類的危害,也不遑多讓,2020年國人10大死因中,死於心臟相關疾病人數就位居第2位,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又以心臟衰竭的致死率最高。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說:「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也就是心臟無力。


侯嘉殷表示,初期心臟衰竭,症狀為容易喘、疲累、水腫,多數患者為老年人,很容易被誤認為老化所致,因此,高達9成患者無法早期被確診,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直到暈倒後,緊急就醫,才被確診為心臟衰竭。


侯嘉殷進一步解釋,大部分民眾對心臟疾病和心臟衰竭認知不足,以為「累、喘、腫」只是正常老化,即使確診心臟衰竭,許多患者仍缺乏病識感,並未規律回診為及用藥。


研究顯示,心臟疾病患者為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群,侯嘉殷指出,心臟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者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導致併發症,甚至重症致死。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最新統計,10.5%確診者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而在染疫後死亡,在所有合併症中,排第2名。侯嘉殷解釋,病毒直接侵入心臟,導致心肌發炎,約有兩成五重症患者出現心臟損傷,6.8%患者心臟衰竭。


侯嘉殷提醒,有心臟相關病史的民眾,在疫情期間,應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並應該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並多留意身體的變化,提高警覺。


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國健署、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共同呼籲國人,應該重視心臟衰竭對健康所帶來的危害,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則展開長達5週的圖文衛教宣傳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eart.Foundation),希望民眾重視自身及家人的心臟健康。


另外,為了鼓勵心臟衰竭患者記錄身體數值,心臟基金會規劃「心臟有力安心札記」,搭配淺顯易懂且趣味的內容及頁面設計,提供心臟衰竭患者與照護者有力輔助工具書。


更多NOW健康報導
▸報復性運動讓「鐵人」變「軟男」 中醫調理下半身性福
▸打造不利癌細胞增生微環境 「褐藻醣膠」搭配化療奏效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日前驚傳藝人余天罹患攝護腺癌第三期,發現時完全無症狀,所幸還可以接受開刀切除攝護腺,類似余天的案例並非少數。近年來人口高齡化,攝護腺癌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醫師提醒,早期發現對於攝護腺癌非常重要,而平時要維持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以及避免高油脂食物,避免誘發。 攝護腺癌好發在60至75歲的男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43歲的男性乾癬患者,身體腰部及手腳皮膚有紅斑、脫屑、乾癢症狀,須天天擦類固醇及一週三次的紫外線照光治療,因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之副作用,因此求助中醫治療,經使用「換膚方」湯包治療後,紅斑顏色變淡、脫屑面積變小,不用再飽受外界異樣眼光,乾癢症狀改善,終於不用因皮膚搔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試管嬰兒機「孕」渺茫  子宮內膜有狀況?「醫生,為什麼我嘗試了人工受孕/試管嬰兒還是沒有成功懷孕?」少數不孕夫婦在滿懷希望進入生殖中心後,反覆嘗試了好幾次療程仍以失敗告終,常不禁吐露出滿懷心酸的問句。依據數據顯示,一般30至40歲女性,自然受孕率約為10%,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時序進入秋冬,天氣詭譎多變,早晚氣溫偏低,中午一出大陽,氣溫就往上升,三高病人一定要注意防範心肌梗塞!醫師提醒,最近有不少人突發心肌梗塞緊急就醫,尤其是三高族群,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在氣候變化時,可得要小心防範。突發性胸悶、胸痛、冒冷汗、惡心、嘔吐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