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累 喘 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心臟功能不好,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風險暴增,研究發現,超過1成死於新冠病毒的患者,死因與心臟疾病、心臟衰竭有關,專家提醒,常有「累、喘、腫」等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許多人以為癌症恐怖,其實心臟相關疾病對於人類的危害,也不遑多讓,2020年國人10大死因中,死於心臟相關疾病人數就位居第2位,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又以心臟衰竭的致死率最高。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說:「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也就是心臟無力。


侯嘉殷表示,初期心臟衰竭,症狀為容易喘、疲累、水腫,多數患者為老年人,很容易被誤認為老化所致,因此,高達9成患者無法早期被確診,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直到暈倒後,緊急就醫,才被確診為心臟衰竭。


侯嘉殷進一步解釋,大部分民眾對心臟疾病和心臟衰竭認知不足,以為「累、喘、腫」只是正常老化,即使確診心臟衰竭,許多患者仍缺乏病識感,並未規律回診為及用藥。


研究顯示,心臟疾病患者為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群,侯嘉殷指出,心臟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者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導致併發症,甚至重症致死。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最新統計,10.5%確診者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而在染疫後死亡,在所有合併症中,排第2名。侯嘉殷解釋,病毒直接侵入心臟,導致心肌發炎,約有兩成五重症患者出現心臟損傷,6.8%患者心臟衰竭。


侯嘉殷提醒,有心臟相關病史的民眾,在疫情期間,應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並應該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並多留意身體的變化,提高警覺。


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國健署、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共同呼籲國人,應該重視心臟衰竭對健康所帶來的危害,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則展開長達5週的圖文衛教宣傳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eart.Foundation),希望民眾重視自身及家人的心臟健康。


另外,為了鼓勵心臟衰竭患者記錄身體數值,心臟基金會規劃「心臟有力安心札記」,搭配淺顯易懂且趣味的內容及頁面設計,提供心臟衰竭患者與照護者有力輔助工具書。


更多NOW健康報導
▸報復性運動讓「鐵人」變「軟男」 中醫調理下半身性福
▸打造不利癌細胞增生微環境 「褐藻醣膠」搭配化療奏效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08年次的大寶(化名),因快一週無排便就醫檢查,據家屬觀察,大寶之前排便時,常常表情看起來都很用力且痛苦的樣子,大便也都一顆一顆的像羊大便,排便完畢擦屁股時,衛生紙上還有血;在醫師詳細的病史詢問、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經開立浣腸、口服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5歲的黃小姐,每到季節交替時,腳部便癢到不行,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看了好幾次皮膚科,被診斷為汗皰疹,但服藥、擦藥治療,痊癒一段時間又會復發,患處經常乾裂脫皮,不甚其擾,對此中醫師王翊錞表示,這已屬於反覆發作的慢性期,應持續就診治療,避免進入「癢>抓>產生濕疹>更癢」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關節炎別擔心,你可以擅用簡單小技巧來控制!許多人飽受關節炎困擾,不僅疼痛難忍,還會干擾日常生活和樂趣。根據哈佛衛教網,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保護關節、減少不適,從而改善和控制關節炎,或是諮詢物理治療師協助你輕鬆完成日常任務,如果關節炎不適,也不要害怕向親友請求幫助。5種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食藥署於10日宣布,「含tramadol成分藥品禁用於顯著呼吸抑制的病人」,造成民眾緊張及部分醫師產生誤解,疼痛與腎臟醫學會20日聲明,此類藥物使用廣泛且重要,食藥署應再審慎評估臨床需求,貿然發布新聞容易引發爭議,也會影響病人用藥權益。止痛藥療效及條件不同 消炎止痛類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