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腔室症候群」患者痛到崩潰! 神經叢導管治療免截肢

「腔室症候群」患者痛到崩潰! 神經叢導管治療免截肢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可不可以不要這隻手了!太痛了!」婦人哀嚎道。這位70歲婦人曾有過胰臟癌病史,罹患癌中之王,已讓她吃盡苦頭,日前因為意識模糊被送至急診轉到病房,但左手臂卻越來越腫,確診為「急性腔室症侯群」,醫師緊急施以筋膜切開術釋放壓力、疼痛治療科醫師在上臂神經叢放置導管以利注入麻藥,換藥不再劇痛,病人終於化涕為笑,得以配合治療程序步步復原到可以縫合。


台中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謝政昇表示,該名患者傷口多達10幾個,每天換藥時,如同酷刑,即使以打點滴用最強效止痛藥,仍是大聲哭喊,令人不捨。


至於何謂「腔室症侯群」?謝政昇說明,筋膜包覆著不同肌肉群,各自存在有限空間,當腔室肌肉組織受傷,有限空間內的壓力過大,造成血液循環異常,就會形成「腔室症侯群」。一旦壓力達到危險值,肌肉細胞逐步壞死,必須施以筋膜切開術來阻止病情惡化。


「腔室症候群」患者痛到崩潰! 神經叢導管治療免截肢

▲當腔室肌肉組織受傷,有限空間內壓力過大,導致血液循環異常,形成「腔室症侯群」。(資料來源/台中慈濟醫院;圖/NOW健康製作)


至於造成腔室症候群原因為嚴重感染,或是長時間壓迫造成組織腫脹、壓迫血管,通常係因車禍、地震造成嚴重外傷所致。不過,該名婦人則屬於原因不明,為了避免肌肉壞死、截肢等嚴重後遺症,必須緊急手術。


台中慈濟疼痛治療科主治醫師唐宗詠表示,由於婦人術後極度疼痛,一天得換3次藥物,但傷口腫脹到無法癒合,在清理傷口滲透液時,痛到快暈到,為求繼續治療,緊急給予止痛處理。


唐宗詠表示,在超音波導引下,在該婦人的左上臂神經叢精準放置導管後,換藥前透過導管將麻藥注入神經,明顯降低疼痛感,順利換藥,婦人得以接受治療,手臂慢慢消腫,傷口也進步到可以縫合復原,免於截肢厄運。


臨床顯示,如在上臂裝置導管時,容易因肢體動作而滑脫,為此,醫師不敢大意,詳細寫下注意事項,並留下聯絡方式給照顧家屬。很幸運的是,婦人導管並未滑脫,留在原位,讓護理人員順利換藥。


更多NOW健康報導
▸求子4年終有果!試管療程成功與否 醫曝:必備3大關鍵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台各縣市將於近日內啟動居家照護計畫,最先實施的新北市衛生局整理相關訊息,讓快篩為陽性以及確診者有所依循,不要心急,在家安心等待及靜養身體。 Q:如果我是「自行快篩陽性者」該怎麼做? ▸不必撥打1922,將快篩結果包裝攜帶,接著到指定醫院或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5歲的李先生,最近幾個月來發現走路不穩且雙下肢力量大不如前,由於一開始症狀好好壞壞,因此不以為意,覺得可能是年紀漸長退化所致,但症狀愈發嚴重,許多日常生活的小事情,例如:擰毛巾、開瓶蓋等,都需要旁人協助,到後來必須仰賴輪椅才能移動。就醫檢查發現是第五至第七節椎間盤突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2歲的張先生是卡車司機,有高血壓病史、腎功能不佳與痛風病史,一日工作時,突然感到手麻與背痛,遂前醫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不僅主動脈剝離,且血管破裂,血液滲出的狀況已經包覆整個心臟,形成心包膜填塞,隨時有生命危險,在心臟外科團隊緊急搶救下,終於撿回一條命,目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因國內出現首例2歲兒童因確診COVID-19,而死亡之個案,在放寬就醫交通方式的條款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在昨(20)日邀集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召開會議,訂定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 兒童發燒時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