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麻背痛竟險喪命! 「複合型心臟手術」獲重生

手麻背痛竟險喪命! 「複合型心臟手術」獲重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2歲的張先生是卡車司機,有高血壓病史、腎功能不佳與痛風病史,一日工作時,突然感到手麻與背痛,遂前醫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不僅主動脈剝離,且血管破裂,血液滲出的狀況已經包覆整個心臟,形成心包膜填塞,隨時有生命危險,在心臟外科團隊緊急搶救下,終於撿回一條命,目前恢復良好,已開始接受心肺復健治療。

複合型心臟手術 手術風險高

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賴韋良主任表示,張先生主動脈剝離的血管破口位於主動脈根部,位置距離主動脈瓣膜非常近,屬於較複雜的主動脈根部手術,除了升主動脈置換手術外,還要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及兩側冠狀動脈開口重置手術,並為主動脈弓分枝血管進行繞道手術及胸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為一複合型的心臟手術。

主動脈剝離 須及時救命

複合型的心臟手術,通常手術風險較高,且手術進行時,需要在病人心臟停止跳動時完成。

賴韋良主任強調,根據臨床統計,因主動脈剝離病況緊急,病人若沒有立即接受治療,幾乎48小時內就會死亡,但若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成功率則高達80%~90%。因此,心臟手術的執行仰賴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操作體外循環機(人工心肺機)的體循師、外科技術員、加護醫學科與加護病房護理師24小時待命,以隨時在病人需要時,和時間賽跑,讓手術團隊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治療。

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群 這樣做降低發病風險

賴韋良主任提醒,高血壓、三高等慢性病患者通常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群,呼籲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一定要規律,並且定期回診、保持心情愉快與作息穩定,方有助於降低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延伸閱讀】

突前胸痛到後背 6旬翁主動脈剝離「做這事」救回一命

主動脈剝離不只會出現胸痛 醫揭「常見合併症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失智症協會邀請數十位年輕型失智症家屬及專業人員,共同著作「可是我們還年輕」一書,集結不同家庭的生命故事與服務歷程,希望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些外表看似正常,認知卻逐漸倒退的年輕失智者。該會希望社會大眾藉由這本書,讓更多年輕型失智症的家庭獲得幫助,讓社會大眾了解年輕型失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期FB瘋傳由台客劇場拍攝的「挑戰糖尿病-營養學該更新了嗎?」影片,點閱及分享揭破萬。但醫療院所也陸續接到,糖尿病患者在未與醫師、營養師溝通下,就自行採取生酮飲食法,導致嚴重低血糖險些送命。生酮飲食 高脂肪、極低碳水化合物及適量蛋白質的飲食模式林煜幃營養師表示,先來簡單說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們都知道,身為一個媽媽真的很不容易,不只得經歷懷胎十個月的辛苦,還要面對產後接踵而來的狀況。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生育年齡提高,高齡產婦與剖腹產的比例隨之增加,產後如何身心照護成為現代媽媽們的重要課題。以剖腹產為例,因為是透過切開腹部及子宮分娩出胎兒,傷口比起自然產相對來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有高血壓病史的51歲男性,常因喝酒引發心悸及胸悶,經心電圖檢查證實為陣發性心房顫動。雖經適當藥物治療仍會發作。之後經由醫師施行冷凍氣球消融術治療,目前症狀已緩解。引進冷凍氣球與電燒 南部心顫治療有曙光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立科陳儒逸醫師指出,心房顫動傳統上以藥物治療為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