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病」每1小時就有1人確診! 發病初期症狀難與COVID-19區別

「這病」每1小時就有1人確診! 發病初期症狀難與COVID-19區別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了不讓 COVID-19疫情削減全球消除結核病的努力,世界衛生組織訂定今年世界結核病日主題為「Invest to End TB. Save Lives.」,呼籲各國應持續投入資源在結核病防治,否則難以達成2035消除結核病目標,及扭轉 COVID-19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與對人類社會健康安全的影響。

2005年來首見 結核病死亡率不降反升

衛生福利部薛瑞元次長表示,在COVID-19疫情壟罩下,全球結核病防治受到嚴重影響,2019-2020年全球通報數未升反降18%,結核病死亡率不降反升,為2005年來首見,回到2017年死亡水準。我國結核病通報數過去平均每年以7%降幅下降,2019-2020年降幅略增為10%,幸未如全球因COVID-19疫情造成死亡上升之情形。

初期難與COVID-19分辨 出現疑似症狀快就醫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余明治理事長分享,因結核病與 COVID-19同樣為呼吸道傳染病,且在發病初期難與 COVID-19做區別,需透過檢驗才能助於確認區分。因此,如出現咳嗽持續2週、有痰、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應對結核病有警覺,主動就醫、及早治療,透過6-9月規則服藥是可治癒與控制結核病。

結核病可預防及治癒 高風險族群應注意

依疾管署統計資料,臺灣結核病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每10萬人口約31例,累積降幅達57%,然2021年仍有7,187人確診結核病,也就是說約每1小時就有1人確診。

而受結核菌感染但尚未發病之潛伏結核感染者,一生中有約5-10%發病成結核病的風險,在未發病前,給予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可預防未來發病。余明治理事長呼籲,結核病病人的接觸者等高風險族群,配合衛生單位轉介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評估,保護自身與親友的健康。

【延伸閱讀】

七旬翁咳嗽三個月未癒 就醫發現竟是肺結核

糖尿病易染結核病! Metformin用藥助糖友抗結核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腦中風位居十大死因第四位,也是造成65歲以上老人重度殘障的主因,治療上,若出現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則可於中風後三小時內施以靜脈內血栓溶解術,但症狀難以改善;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指出,中風後神經症狀並無有效治療方式,但有文獻指出,若能越早執行動脈內取栓治療,尤...

閱讀詳情 »

終極減重 14 招 「我不行了。我沒辦法再面對另一份節食餐了。」 我的朋友金柏莉(Kimberly)明知不可而為之,又一次立下新年減重挑戰。 「每年我都撐上幾個月,或許能成功減個2、3公斤吧,但到了春天又全部胖回來了。」她怨道:「有什麼意義?我就是命中注定要當胖子。」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正子斷層造影(PET )結合電腦斷層掃描(CT)是目前醫界診斷癌症、心臟病,以及腦部神經精神疾病等具突破性的重要診斷工具。中國航運公司榮譽董事長彭蔭剛 先生於2017年被診斷出胰臟癌,經振興醫院一般外科蘇正熙教授花了近七小時施行手術,順利復原,彭先生為了感謝蘇正熙教授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枕邊人打呼吵得我睡不好!當心他們很可能罹患了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打呼,就算睡很久都睡不飽,醫師說,只要接受睡眠檢測,就能確認是否患病,並能進一步考慮治療方式。年紀越大患病機率越高 還有23倍心肌梗塞風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常見慢性疾病,年紀越大,患病機率越高。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