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病」每1小時就有1人確診! 發病初期症狀難與COVID-19區別

「這病」每1小時就有1人確診! 發病初期症狀難與COVID-19區別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了不讓 COVID-19疫情削減全球消除結核病的努力,世界衛生組織訂定今年世界結核病日主題為「Invest to End TB. Save Lives.」,呼籲各國應持續投入資源在結核病防治,否則難以達成2035消除結核病目標,及扭轉 COVID-19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與對人類社會健康安全的影響。

2005年來首見 結核病死亡率不降反升

衛生福利部薛瑞元次長表示,在COVID-19疫情壟罩下,全球結核病防治受到嚴重影響,2019-2020年全球通報數未升反降18%,結核病死亡率不降反升,為2005年來首見,回到2017年死亡水準。我國結核病通報數過去平均每年以7%降幅下降,2019-2020年降幅略增為10%,幸未如全球因COVID-19疫情造成死亡上升之情形。

初期難與COVID-19分辨 出現疑似症狀快就醫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余明治理事長分享,因結核病與 COVID-19同樣為呼吸道傳染病,且在發病初期難與 COVID-19做區別,需透過檢驗才能助於確認區分。因此,如出現咳嗽持續2週、有痰、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應對結核病有警覺,主動就醫、及早治療,透過6-9月規則服藥是可治癒與控制結核病。

結核病可預防及治癒 高風險族群應注意

依疾管署統計資料,臺灣結核病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每10萬人口約31例,累積降幅達57%,然2021年仍有7,187人確診結核病,也就是說約每1小時就有1人確診。

而受結核菌感染但尚未發病之潛伏結核感染者,一生中有約5-10%發病成結核病的風險,在未發病前,給予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可預防未來發病。余明治理事長呼籲,結核病病人的接觸者等高風險族群,配合衛生單位轉介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評估,保護自身與親友的健康。

【延伸閱讀】

七旬翁咳嗽三個月未癒 就醫發現竟是肺結核

糖尿病易染結核病! Metformin用藥助糖友抗結核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意料之外,最有效的養生竟然是免費的1、睡前泡腳20分鐘每天用熱水泡腳20分鐘,可以使心臟病患者的心臟血管機能得到改善。泡腳還能使血液迴圈加快,緩解疲勞,促進睡眠。年輕人每天泡15-20分鐘,老年人可延長至20-30分鐘,水溫不要超過40攝氏度。2、午餐,吃夠30分鐘用“短平快&rdqu...

閱讀詳情 »

經常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雌性素Oestrogen與黃體素progesterone都明顯地降低。我們已知雌性素的濃度過高與乳癌很有關係,乳癌的發展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研究中讓婦女每天喝下約1000c.c.的豆漿,連續達五個月,結果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雌性素濃度比不喝豆漿者低了30-40%,黃...

閱讀詳情 »

1. 燕麥 早晨一杯燕麥片是對心臟友善的好早餐。燕麥中主要破壞膽固醇的物質,叫做“β-聚葡萄糖”,是一種可溶性纖維,能妨礙膽固醇的製造與吸收。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三分之二杯乾的燕麥片,就能降低膽固醇 2.豆類食物 豆類是大自然中,最便宜、最普遍、最有效的抗膽固醇食...

閱讀詳情 »

一次喝醉,身體九個器官都受罪(這個一定要分享到你朋友圈哦~)幾杯酒下肚,你可能有一些自信滿滿,飄飄欲仙的感覺。遺憾的是,這些都是幻覺。來看看酗酒的危害。一、腎:酒精進入人體後,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產生。身體缺乏該激素後,會抑制腎髒對水分的重新吸收。所以飲酒者會老往廁所跑,身體水分大量流失後,體液的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