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

老年人清熱去火

老人年紀大,體質相對虛弱,遇到病邪、火邪、燥邪侵入時,抵禦能力差,邪氣滯留體內,容易鬱結而化火。另外,老人易出現陰液虧虛,虛火上升。

 

老年人清熱的策略

  • 老人對發熱反應不敏感,當出現頭暈乏力、精神萎靡時要及時測量體溫。老人皮下組織鬆弛,溫度計不易貼緊,可測量口腔溫度或肛門溫度。
  • 老人發熱,所需的水分比平時多,應鼓勵病人多飲水,可多喝綠豆湯、西

瓜汁及蜂蜜水等。發熱後多吃易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

老年人去火的策略

  • 飲食宜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少吃油炸、煎烤及燻製的食物,盡量避免辛辣厚味的調味品,如生薑、辣椒、胡椒、八角、肉桂、丁香等。
  • 老年人大多陰虛火旺,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服用滋陰降火類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對預防老年人「上火」有一定的作用。
  • 保持睡眠品質,禁止吸菸飲酒,堅持進行適宜的鍛鍊,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清熱去火的食材推薦水果雪梨、檸檬、香蕉、櫻桃、草莓、葡萄、香瓜蔬菜山藥、百合、蓮藕、白蘿蔔、冬瓜、綠花椰、紫甘藍、海帶其他綠豆、豆腐、荷葉、生地黃、蓮子芯、麥冬、薏仁

 

專家這樣講

老人適當補充膳食纖維

老人一般喜歡精細食品,飲食中攝入的膳食纖維太少,加上自身腸道蠕動功能差,腺體分泌減少,易導致便秘,中醫稱之為陰虛液虧,「無水行舟」,是虛火內燥的常見表現。因此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品,如四季豆、玉米、胡蘿蔔、白菜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短期服用蜂蜜或麻仁等潤腸通便的中成藥。

老人發熱時要及時去醫院診治,按醫生要求用藥。

 

清熱

綠豆玉米粥 

主料 綠豆40 克、百合15 克、白米50 克、玉米粒、胡蘿蔔各30 克。

配料 香油、鹽各適量。

做法

  1. 白米、綠豆均泡發洗淨;胡蘿蔔洗淨,切丁;玉米粒洗淨;百合洗淨,切片。
  2. 鍋置火上,倒入清水,放入白米、綠豆煮至開花。加入胡蘿蔔、玉米、百合同煮至粥濃稠狀,調入鹽、香油拌勻即可。

功效解讀

此粥有清熱祛暑、瀉火解毒、降低血脂等功效。

 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

去火

杏仁菜膽豬肺湯

主料 菜膽50 克、杏仁20 克、豬肺250克、黑棗5 粒。

配料 薑、鹽、味精等適量。

做法

  1. 杏仁洗淨,溫水浸泡,去皮、尖;黑棗、菜膽洗淨。豬肺注水、擠壓,反覆多次,直到血水去盡、豬肺變白,切成塊狀,汆燙。
  2. 燒鍋放薑,將豬肺爆炒5 分鐘左右,將清水及所有材料放入瓦鍋內,大火煲開後,改用文火煲3 小時,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解讀

此湯有養肺固表、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

 


專家給出預防上火、發熱的4點建議

治未病

古人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說,就是說好的醫生本事體現在人還未患病時,就能夠未病先預防,先治療了。治未病也是養生的核心內容,平時從各種生活細節做起,了解防病知識,摒棄那些會導致發熱、上火和其他疾病的生活習慣。

調身心

身體得病往往和心理健康有關,所謂病由心生,心情煩躁、脾氣暴躁、容易上火這已經是公認的了。《黃帝內經》中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面對社會各種壓力不要浮躁,保持平靜之心,順從真氣,精氣和神氣留在體內,不要外洩,如此調養怎麼還會得病?平時可以練習太極拳、氣功、瑜珈這些修身養性的功法。

飲食清淡

俗話說「病從口入」,吃不潔食物、沒有吃對食物都會引發疾病,預防發熱、上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飲食清淡,適當吃些清熱去火的食物。清淡飲食指的是少油膩、少糖、少鹽、不辛辣的飲食,其中還能體現食物的真味。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甘厚味油膩食物。

平衡體質

平衡體質才不容易導致火氣泛濫。

九種體質劃分中陰虛體質容易內熱,需 從五臟六腑調養,消除腎虛、肝虛、脾胃虛、肺虛等症狀;濕熱體質容易暗耗陰血,情志過激而生火,要適當選擇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紅豆、山藥等。另外,平衡體質可以穩定身體健康,牢固防病堡壘。

本文摘自《不上火身體就健康》一書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

 

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人類智庫 www.humanbooks.com.tw》;歡迎加入《人類智庫》 www.facebook.com/humanbooks 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舉辦用愛彌補慈善畫展,身為艋舺長大的在地女兒黃珏萍認為艋舺不光是大家電影中所熟悉的樣子,現在的艋舺正蘊育著台灣新文創的潮流,也是慈善種子的搖籃。基金會義賣所得 捐獻海外貧困患者治療 黃珏萍說到: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艋舺,這也是身為艋舺在地女兒的始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空氣品質差,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偏高時,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有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不適症狀,應避免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更應以室內活動為主;有氣喘的人要多留意,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可上網查詢空氣品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關日前發生「2歲男童遭21歲母餓死」案,11月13日專家學者針對上開案件,透過蘋果日報等平面媒體發表數篇社論,衛福部回應如下:媒體報導「2歲男童遭20歲母餓死案」,施虐者為21歲、從事特種行業、持有中度智能障礙證明之母親,其育有2名子女,分別為案主(男,2歲)及案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女性因近視關係,工作需要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近一年來發現自己大小眼狀況越來越嚴重,朋友也指出患者時常看起來像沒睡飽,眼睛無神;原以為是重症肌無力,但經過服藥並無好轉跡象,經眼科醫師檢查發現,其是因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進而導致眼瞼下垂所致。先天、後天原因大不同 戴隱形眼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