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效抗精神病針劑」副作用低 協助病女重返職場

「長效抗精神病針劑」副作用低 協助病女重返職場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年輕女子從大學時開始,不斷出現妄想安症狀,總覺得有人要陷害她,也有聽幻覺及怪異的言行,就醫時確定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初期接受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雖然藥物的反應佳,但是卻一再擅自停藥。因為缺乏精神病識感,導致疾病反覆復發,甚至惡化。經過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港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暨精神醫學部邱南英醫師建議後,決定施打長效抗精神病針劑每個月一劑,治療迄今,精神狀況穩定,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逐漸步上軌道,職場表現也已恢復以往。

幻聽、妄想、怪異言行 為「思覺失調症」的典型症狀

邱南英醫師說明,「思覺失調症」可能發病的原因包含遺傳、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個人的體質、環境的壓力、感染病毒、使用毒品…等因素,具體的原因迄今仍尚不明確,好發於青春期和成年的早期,常見「正性症狀」、「負性症狀」、「情感症狀」、「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

「正性症狀」為腦內邊緣系統的「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過多所致,出現感官知覺的異常,像是聽幻聽,聽到別人在談論、嘲笑或批評、命令自己,也會產生妄想,認為有人要害他、跟蹤、監視或控制他等;「負性症狀」為多巴胺在大腦前額葉的功能過低所引致,如面無表情、社會退縮、懶散、消極、被動、不願睡、出席活動、變得沉默寡言等;「情感症狀」可能是因為幻覺的恐嚇、威脅聲音及妄想,導致很焦躁、緊張、恐懼、沮喪、情緒低落;「認知功能障礙」則是腦部功能退化,如記憶力變差、難以做決定、失去解決問題能力、判斷力和執行力差等。

「長效抗精神病針劑」 副作用低便利性高

 邱南英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病識感通常不佳,不認為自己罹患精神疾病,一旦未能及時接受診斷治療和持續治療,恐怕會造成各種功能的持續退化,最後會影響日常生活;嚴重者更可能出現自我傷害、自殺或傷害他人的行為。

過去治療思覺失調症時,使用第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患者容易出現錐體外徑的症狀,如手抖、僵硬、動作緩慢、坐立不安等,也可能增加體重,或是升高泌乳激素,導致月經異常、男性女乳症等副作用;此外,有些患者害怕被他人知道自己罹患精神病,因此未能按時就醫回診、不規律服用藥物甚或拒絕用藥,導致藥物順從性差,病情因此惡化。

所幸現在已有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療效佳,不只是改善正性症狀,也能緩解其他的症狀。其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長效針劑」也已經上市,並且健保能給付,透過每個月注射1次,藥效相對的穩定,安全性佳,副作用也較少,患者能更便利用藥,改善病情。同時也能夠去除疾病的污名化,改善生活品質和人際關係,促使他們返回社會和職場,重拾健康和生活。

親友適時的瞭解傾聽 大幅改善患者的預後

最後邱醫師呼籲,患者應該積極接受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身旁的親朋好友應該認真瞭解疾病,適當給予患者關懷、仔細傾聽,對於患者的預後影響很大。彰化基督教精神醫療體系提供這類病患完整的醫療,除了門診、急診、急性住院和慢性住院及日間住院診療、社區關懷以外,還持續執行思覺失調症的居家照護治療,定期訪查、診療,期盼透過專業的協助照料患者,也能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7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曾被醫生診斷活不過5歲,中正大學數學系陳祐明自小與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共存。身體不斷退化、有時連握筆力氣都沒有的他,卻是中正數學系數年奪得書卷獎的資優生,還雙主修資工系學寫程式。而陳祐明玩起社團比誰都瘋,擔任圍棋社社長更帶頭參加比賽。「什麼都去嘗試,就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5歲老翁,出現腹脹、頻尿等症狀,因而就醫檢查,經由腹部超音波發現患者腹主動脈擴大,轉診心臟血管外科後,發現患者有一個超過10公分的巨大動脈瘤,且屬於瘤體扭曲;醫師提醒,60歲以上老年人、有家族史、抽菸或罹患其他心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壓者等,都屬於主動脈瘤高危險族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0餘歲的林先生無家族病史,因走路會喘而就醫;一開始延誤就醫加上未依醫囑服藥,更自行停藥、轉服中藥,最終造成「末期心臟衰竭」,須裝設「心伴第二型左心室輔助裝置(HeartMate 2)系統」救命。面對龐大器材費用,透過LINE的家族群組,婆家、娘家總動員,短短一天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5歲邱姓護理人員,BMI值19身材標準,近年月經不規則,一直以為是工作壓力大,結婚一年多遲未受孕。到婦產科求診發現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服用4個月排卵藥仍未受孕,醫師建議採用人工授孕方式增加受孕機率,但邱小姐希望採取自然受孕,因此尋求中醫治療,經過半年體質調理後自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