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集會指引」出爐!千人集會及祭典、賽事 須經6大風險評估才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型集會指引最新出爐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晚間在疾管署網站更新、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明訂適用範圍只要聚集人數在1000人以上群眾集會以及祭典、運動賽事等集會活動,須經6大評估指標,否則只要經評估活動性質具有較高風險,建議應延期或取消,或改以其他方式辦理。

指引適用範圍的群眾集會為只要聚集人數在1000人以 上,足以影響社區/地區/國家公共衛生因應量能,無論集會活動為計劃性或自發性均屬之;集會活動則包括開學、畢業典禮、節慶、祭典、運動賽事、宗教/政治/文化/學術/藝文/旅遊、法人/社團/非政府組織NGO性質的聚眾活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中提及,目前不建議所有參加者與工作人員全面配戴口罩,但若有工作人員可能經常直接面對面接觸出現呼吸道症狀患者,或是其它須在人潮眾多之密閉場所工作之人員,則建議配戴口罩。該指引建議評估指標如下:

一、能否事先掌握參加者資訊:如能掌握所有參加者之流行地區旅遊史、確診病例接觸史,進入活動前亦能進行症狀評估及體溫量測,則相對風險較低。反之,如無法掌握上述資訊,則相對風險較高。

二、活動空間之通風換氣情況:室外活動風險較低;通風換氣良好或可開窗通風的室內空間風險其次;至於通風換氣不良的密閉室內空間則風險最高。

三、活動參加者之間的距離:活動期間彼此能保持至少1公尺距離,風險較低。原則上距離越近,風險越高。

四、活動期間參加者為固定位置或不固定位置:前者風險較低,後者風險較高。

五、活動持續時間:原則上時間越長,風險越高。

六、活動期間可否落實手部衛生及配戴口罩:可落實者風險較低,不能落實者風險較高。

指引中載明,倘經評估活動性質具有較高風險,建議應延期或取消,或改以其他方式辦理。惟當指揮中心宣布疫情已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則應依指揮中心指示辦理。

另外,如果活動評估決定辦理,主辦者應訂定防疫應變計畫,內容包括應變機制規劃、防疫宣導規劃、防疫設施及防護用品準備、參加者住宿規劃及工作人員健康管理計畫等,並落實相關防疫準備與措施。且須先行完成集會活動場所空間及相關用具(如麥克風、桌椅等)清潔、消毒作業。

如果為時程1日以上,須安排住宿的活動,指引要求應預先選擇合法建築物 且依法辦理或設置相關安全設備及設施,並為通風、環境衛生 良好及有足夠洗手設施的住宿場所,且儘量避免安排多人集中於同一房間。每一住宿場所應安排管理人員,以掌握參加者的健康情形,及處理緊急狀況。

「集會指引」出爐!千人集會及祭典 賽事 須經6大風險評估才辦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新!社區防疫指引出爐 電梯避免交談、社區活動空間停開放

氣喘如何才能停掉類固醇? 跟著醫師做到這7大絕招就行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壓力大、作息不正常,讓嘴巴老是破洞,該怎麼樣才能趕快好呢?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嘴破常見與壓力、自體免疫失調有關,即便不與理會大約7至10天會自行痊癒;然而,在嘴破期間也可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潔,減少細菌孳生與感染,也有助復原喔。  1. 補充維生素B、C維生素B群、維生素C有助於口腔...

閱讀詳情 »

春節期間不免會帶著孩子在到處走走跳跳,不小心受傷了該怎麼辦?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孩子跌撞在所難免,若為皮下淤血時,可冰敷鎮痛;如果是跌倒磨破皮等輕微開放性傷口時,首要注意傷口清潔,用藥後再以OK繃或紗布覆蓋即可;但若傷口較深或出現燒燙傷等嚴重問題時,最好請醫師處置為佳。  孩子跑跑跳跳,受...

閱讀詳情 »

彙整編輯/Jennifer圖片來源/三采文化、shutterstock作 者/高愛倫書 名/《此刻最美好:快樂是安然的享受,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三采文化 我得過憂鬱症,所以我可以跟你談憂鬱症,也可以斷言,我會痊癒,你也可以痊癒。 20年前醫學界就預言:憂鬱症會是20世紀最大的健康殺手。不幸,醫學...

閱讀詳情 »

年節期間面對滿桌佳餚、零食,放肆飲食的隔日,居然發現牙關緊閉,甚至張不了口?北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這可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作祟!  年節期間大啖各地零食,牛肉乾、堅果、魷魚絲等又啃又咬,過度用力的結果,隔日可能導致牙關緊閉,甚至張不了口。黃斌洋醫師表示,這是顳顎關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