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壓」年輕化!不再是大人專屬疾病

「高血壓」年輕化!不再是大人專屬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12歲的阿華身高已經長到170公分,但體重也是高達95公斤,這樣高達32.9的BMI值,已經是歸類在「肥胖」,必須要積極控制。阿華最近兩週內,上課時常常感覺到頭暈頭痛,晚上睡覺睡不好的情況。本來以為是因為升學壓力過大,便不以為意。有一次上課中又發生頭暈頭痛的症狀之後,到健康中心一量血壓,才發現血壓高達190/100mmHg!

高血壓危象 幼兒患者增

經過醫師判斷之後,阿華被診斷為「高血壓危象」,是指由於血壓過高,導致身體的器官造成傷害,必須住院控制血壓!經過4天住院治療,阿華的血壓相對穩定,可以出院改為用口服血壓藥控制。經過這次的事件,阿華知道了定期測量血壓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也開始更積極的體重控制,希望在減重成功之後,能夠不用再吃血壓藥了。

萬芳醫院小兒心臟科黃斯煒醫師表示,台灣兒童、青少年間高血壓人口激增已不是新聞,從2000年時每一萬名兒童中,約有2位孩子有高血壓;到了2013年時每一萬名兒童中,將近有4位兒童有高血壓,這十多年間整整成長了一倍之多。而這些兒童中,超過9成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這種「原發性高血壓」就和大人常見的高血壓一樣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像是遺傳、飲食習慣、鹽分攝取過多、壓力、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等。

高血壓趨年輕化 注意飲食習慣

近年來因為飲食西化的關係,孩子很容易就營養過剩,又愛吃一些高鹽、高油、高糖份的食物。這樣的結果導致過重或是肥胖的兒童或青少年迅速增加,而這些肥胖相關的併發症更是隨之而來,如: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脂或是高血壓。這些成人常聽到的慢性疾病,在兒童間已越來越常見。如不及時控制,可想而知的,這些疾病會一直跟著孩子到長大成人。也有於發生年紀太小,以長期來看,在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更高。

黃斯煒醫師也表示,像阿華這樣的「原發性高血壓」,並不是吃藥就好,減重和飲食控制才是最重要的!過去研究就顯示,每降低1公斤的體重,可以降低1 mmHg的血壓。而在良好的飲食控制之下,也可以降低10-12mmHg的血壓。而使用一種高血壓藥,平均只能下降8-10mmHg的血壓。因此生活習慣上的改變加上飲食上的控制,才能讓血壓控制更事半功倍!在高血壓的飲食控制上,建議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減少過多油脂的攝取。在肉類的選擇上,可以選擇魚類或是瘦肉,要避免油脂過高的肉類。另外也要減少糖分的攝取和減少含糖飲料攝取。最後,正確、規律的運動,在高血壓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延伸閱讀】

多喝水降血壓、防腦中風? 中醫消水腫有良方

高血壓患者注意!居家正確量血壓,請掌握722原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28歲的小陳有早洩困擾,不僅和女友之間辦事不夠盡興,有時候甚至還沒進入就繳械了,讓他挫敗不已,連情侶關係都岌岌可危。小陳也上網查了許多方法,用性交中斷訓練,甚至將包皮割除,效果都不明顯。這才下定決心找醫師求助,一開始服用口服藥物覺得改善有限,後來改用外用噴劑,才終於解決...

閱讀詳情 »

王奶奶是個虔誠的信徒,每年都會跟著進香團走訪全台各地的廟宇活動。但隨著年齡增加與退化性關節炎的影響,出門這件事突然變得十分困難,最後連平時的行動都要依賴輪椅,也越來越少跟著好友們一同陪神明出遊。像王奶奶這樣的案例在台灣非常多,往往因為對於人工關節的誤解與不了解,害怕進行手術而錯失了自由活動的生活,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72歲的王太太,在退休後一直擔任孫子就讀國小的導護志工,每天清早趕在孩子上學交通時間前,就到校門口幫忙引導孩子們平安通過馬路。這一天清晨氣溫稍低,她覺得全身比較僵硬,在快要到志工站崗的位置時突然重心不穩滑了一跤,屁股著地,這一跌就摔斷了骨頭。王太太在急診室照完X光後發現是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彰基醫學中心日前邀請中央健康保險署長李伯璋教授進行「健保改革‧行穩致遠」並發表新書《走向雲端病醫雙贏 健保改革日記2.0》全院性演講;彰基開放兩個會場及視訊,吸引全院同仁400餘人共同參與,全院醫護、行政同仁反映熱烈。高瞻遠矚改革 全民健保之福彰基醫學中心院長陳穆寬教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