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崩潰了嗎?!其實不是你的錯...】

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常常接踵而來,不管是工作職場、婚姻交友、經濟問題、親子關係、身體情況,甚至單純對未來莫名的恐懼。不過同樣面對生活的挑戰,顯然有些人比較容易因此而憂鬱,有的人卻不會,過去我們總是歸結於個性,事實上已經有許多研究發現,是否容易罹患憂鬱症與基因有關,等於找到「抗壓性」的基因作用機制。

【你崩潰了嗎?!其實不是你的錯...】

英國國王學院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學者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以及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團隊,曾共同發表文章指出,假設兩個人所經歷的生活壓力一樣多,某人身上若帶有抗壓性最低的基因型態,則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比抗壓性高的人大了2.5倍。多年的科學研究己証實,一個人是否容易罹患憂鬱症,和遺傳因子有關。人類有大約兩萬多個基因,已知憂鬱症並非受單一基因影響,而是很多基因和其他環境因子一起作用造成。


科學家表示,基因變異可能會讓某些人罹患憂鬱症。罹患憂鬱症約40%的風險都和天生基因有關,其他60%的風險則歸因於環境及其他外在因素誘發所導致。以目前已知的相關基因5HTT、COMT..等來說,由於主要負責腦部血清素的合成、傳導、代謝等調控,以及維持腦部多巴胺最佳數量,因此如果此類基因先天較弱或有缺陷,便會導致情緒失調、注意力渙散、甚至憂鬱或焦慮,長期而言容易因此成為憂鬱或躁鬱症患者。


憂鬱常會干擾正常的功能並引起身心痛苦,不僅包括患者本身,也包括關心患者的人。在一些家族中,憂鬱症似乎有遺傳傾向。但是,它也可能在沒有憂鬱症家族病史的個人中出現。而且身體上的變化通常伴隨心理的變化,長期的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癌症、 帕金森氏症和荷爾蒙失調也可能導致憂鬱症,使患者變得冷漠,不再關心自己的生理需求,進而延長了康復期。


其實所有疾病都一樣,能夠在最早期發現都不會成為大問題,甚至如果能夠在還沒有發生之前,便有科學化的數字預先判斷自己有高風險,便會加強心力加以預防,不讓疾病發生。進行基因檢測的目的便在防範未然,在對抗憂鬱症的路上,不要單純憑自己的感覺,重點在於要有科學化的數字幫助自己,並針對性的補充預防性食品、藥品,進行合適的運動,讓自己與後代擁有家族遺傳上的參考,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老一輩的人常說:每個人「體質不同」。其實這句話已經說明了基因的意義,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基因完全一模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也就是為什麼同一種藥物,有些人吃了很有效,對有些人則沒效果,有些人吃花生會致命,有些人喝牛奶會拉肚子,有些人酒量好,有些人完全不能碰酒…。過去,在身體沒有生病或是任何症狀的情況下,都被認為是健康無憂,事實上並非如此。沒有人的基因是完美無缺的,許多基因缺陷對身體暫時無關緊要,然而有些缺陷,在結合環境誘因下卻會增加你未來罹病的機率。


其實基因檢測並非全新科技,像血型判定、刑事案件DNA比對、親子鑑定都是其原理的應用。再如產婦羊膜穿刺,胎兒還在肚子裡就能得知唐氏症或其他單一基因疾病。另外比對基因序列也早就作為切片化驗腫瘤類型歸屬,據此做為化療或標靶藥物的使用依據。


了解自己找出原因,才能面對問題,進而找出方法,最終才能把問題解決,永遠記得早期面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健康是送給家人最好的禮物,立即與我們聯繫吧!!了解新知不會有任何損失,也許這是一個改變生命的契機。

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上一昇官網《www.makegene.com》或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ake.url.tw/》幫助您了解更多。

相關推薦

失智症不只是大腦退化的問題,甚至與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林口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劉育澤醫師表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都可能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良,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想要預防失智症,建議可從護腦、護心與均衡飲食三方做起喔!  失智症不僅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可能造成家庭沈重的負擔!想要預防失智症,建議...

閱讀詳情 »

癌症病患的身體狀況通常會因疾病纏身而大受影響,因此,掌握日常的營養攝取原則非常重要!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提醒,想要攝取足夠的營養,均衡飲食絕對是一大要件,建議首選當令食材、食材種類越多元越好,並攝取充足的水分!另外,亦可再針對個別病況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的營養攝取建議喔!  1. 均衡...

閱讀詳情 »

哎呀!眼睛又紅、又腫、又痛,應該是長針眼了!忠孝大學眼科主任葉威毅醫師表示,針眼常是因為皮脂腺分泌失常或阻塞,加上細菌感染所致,若是症狀輕微者有機會可自行痊癒,但若已有明顯的紅腫痛症狀時,建議儘早求診,搭配眼藥水、眼藥膏治療,可望加快復原的時間喔!  一般來說,輕微的針眼問題只要勤熱敷、做好清潔,的...

閱讀詳情 »

隨著3C產品普及,市面上充斥著許多訴求保護眼睛的「抗藍光」產品;不過,「藍光」究竟是甚麼?藍光真的會造成眼睛傷害嗎?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表示,其實藍光是好光,可以讓色彩更鮮艷明亮,但藍光能量強,長時間直射眼睛將會導致慢性的眼部傷害。  藍光是好光,透過藍光,雙眼所見的世界變得更明亮、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