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好書推薦】《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微循環與慢性疾病

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

微循環與慢性疾病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在絕大多數患者中,高血壓的病因不明,稱之為原發性高血壓,占總高血壓人口90%以上。臺灣的高血壓就診人數約為350萬人,意謂著全臺有超過300萬人,每天為了不明病因,服用著高血壓藥物,臺灣的洗腎人口一直居高不下,不得不說藥物濫用是亟需探究並改進的問題。

 

長年以來,國人的10大死因之中,腦血管疾病(腦中風)、心臟疾病和糖尿病一直「名列前茅」,若再加上蟬聯多年榜首的癌症,這幾種疾病便占了過半的死亡人口。除此之外,老年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及巴金森氏症、失智症)也是另一個新崛起的威脅。在美國,超過65歲的人口中約有5%罹患阿茲海默症,每年更有10萬人死於阿茲海默症。依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4月發布的報告,估計全球目前有3500萬的失智症患者,並且以每年700萬人的速度增加。失智症在臺灣的比率也很高,依據衛福部統計,目前約有22萬失智人口,也就是每百人中就有1人面臨失智的困擾,衛福部也預估,到了2030年,臺灣失智症患者將會倍增至47萬人左右,造成嚴峻的老年看護問題。

 

以上疾病,除了對經濟、健康、家庭、生活造成重大負面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共通點:病因複雜,極難治癒。目前臨床上的醫療主要還是以「指數控制」為主,例如控制血壓值、血糖值、血脂值等治標不治本的作法。但看似風馬牛不相關的疾病,包含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失智症之間有一個隱藏的共通點─與微血管床(Capillary Bed)上的「微循環障礙」有著密切關連。

 

微血管與微循環

動脈就像馬路底下的大自來水管;微血管就像家裡水龍頭的小水管,可想而知,動脈暢通並不等於微血管暢通。對於血液循環,人們經常把「大循環」與「微循環」混為一談,觀念停留在「一顆幫浦加上自來水管」以及「裝了幾根支架」的階段。成千上萬的人為了健康、體態、防病、抗老,每天花費很多精力來養生保健、鍛鍊心臟和肌肉,也花費大量金錢購買保健食品來「顧血管」,卻常忽略細胞最關鍵的生命線─微血管床。

 

微血管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身體唯一可以循環交換之處。不論是動脈或是靜脈,它們的血管壁都由數層細胞及纖維所組成,在動脈內甚至還有平滑肌組織,因此血液中的氧氣、營養物質及生化激素,無法直接穿透這麼厚的血管壁而達到組織細胞。唯一能肩負起這些物質交換的平臺,就只有「由一層血管內皮細胞所構成,使氣體、物質容易滲透交換的微血管」而已。

 

微血管床指的是一組由許多微血管構成的網絡,它們緻密地穿梭於組織內,將血液中的氧氣、營養物質、生化物質輸送到全身內臟器官的每一顆細胞,並排走細胞的代謝廢物;此外,微血管是白血球在體內移轉的主要通道,對免疫也很重要。病灶附近的微血管床是血液中白血球出發去攻擊病原體的主要基地,大量的白血球穿出微血管,抵達病灶附近,消滅其中的病原體或是癌細胞。而組織中的抗原表現白血球在結合病原體之後,還會進入淋巴管並循環至淋巴結,讓淋巴結中的B淋巴球根據這些抗原製造相對應的抗體,最後再流回靜脈中,形成全身性的免疫防禦。就像廚房的流理臺,既有水龍頭送來乾淨的自來水,也有排水孔供汙水流走,這些發在生微血管床上的交換現象就是「微循環」。某方面來說,真正直接影響細胞存活的關鍵,其實是不起眼的微循環。如果大動脈像埋在馬路下的大自來水管,微血管就是成千上萬、供應家家戶戶自來水的小水管。大動脈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廚房的小水管堵住了,就算大水管再怎麼暢通也無濟於事。

 

微循環的基本功能有以下:進行血液與人體每顆細胞間的營養補給、氧氣供予、廢物排洩、維修汰舊,也是免疫反應的主戰場。就像工廠機臺需要有導電性良好的電線、穩定的電源、充足的原物料供應,並妥善處理廢棄物,以保證能正常運作。所以健康的微血管床的血流量會與內臟器官的日常工作量(代謝水平)相當。我們可以說,微循環是維繫細胞健康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理現象,如果發生障礙,會直接影響器官的生理功能,甚至造成病痛。例如頭痛、頭暈,或者是記憶力衰退,往往就與頭頸部的微循環發生障礙,導致大腦缺血有關。

 

本文節錄:【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一書

【好書推薦】《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微循環與慢性疾病

作者/張安之

中正大學電機系學士、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碩士。

多項積體電路專利的發明人,歷任多家生技公司高階主管,扶輪社3470區美國加州矽谷團體研究交換團團員,扶輪社3470區2016~2017年度助理總監,現任智信生醫研發公司董事長。

作者/莊一全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所)助理教授、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後助理研究員(2002年8月~2004年7月)。

作者/曾棋南

瑞典王國(Karolinska Institutet)心臟血管外科醫學博士。

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瑞典王國心臟血管外科兼任研究員。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wisegeekhealth) 女人經期吃什麼好?這一直是女人之間喜歡討論的熱門話題。經期是女人每個月最特殊的幾天,在飲食方面尤為注意。而且女人在經期吃對食物的話,可。想知道月經期間吃什麼最好以及經期吃什麼好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在近期這幾天除了作息要規律,忌生冷食物之外,多吃些排污血...

閱讀詳情 »

痔瘡是指肛門內部或外部的靜脈腫脹,為骨盆和直腸靜脈壓力過大所致,與便秘、腹瀉和排便用力過度有關。最常見的癥狀是便血,你可能發現廁紙或馬桶裡 有血。痔瘡可能會發癢、發痛,多數是排便用力過度引起的。肥胖、抬重物和懷孕也會引起痔瘡(胎兒在孕婦子宮裡慢慢長大,壓迫下腹靜脈,引發痔瘡)。  &nb...

閱讀詳情 »

剛接受過產檢診斷出懷孕的父母,都會很興奮的期待小寶貝的誕生,當孩子和自己相處十個月在同一個身子裡,最後露出皺巴巴的小臉、滑不溜丟的小身體,加上哇哇哭叫的啼聲,彷彿是見證了奇蹟降臨的那一刻。而生產前的身體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影響了兩個生命。 翻拍bomb01下同   然而在國外有位母親...

閱讀詳情 »

(翻攝自一點資訊,下同) 深圳一歲零9個月大的女嬰巧巧(化名),因為嘔吐被送到醫院,初步診斷為急性腹瀉病,誰知在第二天突發抽搐症狀,最終未能搶救成功,在大年初七晚上宣告死亡。頭暈嘔吐,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小孩子疾病了,究竟是什麼奪走了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呢? 1歲9個月的巧巧,2月8日還和家人去了深圳歡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