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節特輯】年節打牙祭 聰明吃不怕腸胃鬧彆扭

【春節特輯】年節打牙祭 聰明吃不怕腸胃鬧彆扭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過年期間,多數人往往都會大吃年菜,無形中卻打亂了平常生活的步調,及規律的飲食習慣,以致腸胃無法負荷,狂吐又狂瀉等情況,大有人在。醫師提醒,年節飲食常會過甜、過油,加上一不小心吃進不新鮮的食材,恐讓急性腸胃炎找上門,因此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才是腸道保健的不二法門,如此一來也不怕年節興致被一掃而空!

水便、噁心、嘔吐、腹絞痛 恐是急性腸胃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男表示,急性腸胃炎多數是來自細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一般患者在肚臍周圍會感到疼痛,除此之外,更常伴隨水便、噁心、嘔吐、腹部絞痛等情況發生,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林俊男醫師也提到,腸胃炎的嚴重程度可大可小,若是症狀較輕微的患者,通常1-2天就能改善,但若是合併發冷、發燒的情況,則可能須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才得以復原,千萬不可輕忽。

急性腸胃炎保健這樣做 快速減輕腸胃不適

急性腸胃炎常會產生上吐下瀉,讓人體體內的水分不斷流失,為防止脫水,林俊男醫師建議,可以將運動飲料搭配溫水一起服用,補充電解質;在飲食方面,則盡可能保持清淡,選擇較好消化吸收的澱粉跟蛋白質類食物,避免油炸或者含糖量高的食品,才能抵擋來勢洶洶的腸道問題。若是仍無法改善劇烈疼痛、下瀉的症狀,還是應盡速就醫,尋求醫師專業評估診斷,才是最恰當的。

日常衛生要做好 避免腸胃健康出問題

腸胃問題防不慎防,林俊男醫師提醒,年節期間很多市場都沒有營業,不少家庭都會事先將接連幾天的食材一次備足,因此要特別當心食物的保存;此外,在烹飪過程中,器具的衛生也很重要,才能避免腸胃鬧脾氣。而更重要的還是應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才能避免病從口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5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口罩實名制2.0」將於3月25日起至3月27日晚間8點,進行第二輪線上預購,作業期程縮短為七天,就能夠領到口罩,歡迎有需求的民眾上網訂購。 第二輪預購口罩 下列四點須知 1、3月25日(三)上午8時至3月27日(五)晚上8時,使用健保卡/自然人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多工處理的生活型態,也就是所謂的「一心二用」。不過長期的壓力,逼迫我們的大腦快速反應,時間久了,大腦就累壞了、再也撐不住。國外一項研究發現,當你很專心地做一件事情時,要銜接處理另一件事,中間需要10到15分鐘的緩衝時間,才能全心投入、專注在後者上。「腦疲勞」會以身心合併的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日確診台灣最小武漢肺炎(COVID-19)患者,年紀僅4歲!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例新增病例,當中第175例是年僅4歲的小男童,曾經與第171例父親與第178例母親經前往荷蘭。另外,中研院群聚再增1人,第186例30多歲女性,確認是第168例德國籍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年62歲的宋先生,日前在工作途中,與對向迴轉轎車發生車禍,大力撞擊造成頸椎骨折脫臼,並壓迫到脊髓神經,使雙手瞬間失去知覺,緊急送往花蓮慈濟醫院治療,經神經脊椎微創外科主任以顯微鏡進行微創手術,加上頸椎骨折復位及後固定融合,術後麻醉一退,雙手立刻恢復知覺並能自由活動,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