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久等了!陳時中公布鬆綁新制 一次搞懂KTV怎麼唱、室內外人數怎麼算

【有影】久等了!陳時中公布鬆綁新制 一次搞懂KTV怎麼唱 室內外人數怎麼算 【有影】久等了!陳時中公布鬆綁新制 一次搞懂KTV怎麼唱 室內外人數怎麼算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王聿瀠 程子奕/台北報導

久等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7)日下午正式公布新一波鬆綁措施,包括雙鐵車站付費區開放飲食,但車廂內仍禁止飲食,另外室內外人數上限也同步放寬。另外,10月5日起包括KTV、桌遊以及麻將休閒館等休閒場所也可望開放,但唱KTV得全程戴口罩,且除了飲水之外禁止飲食;而桌遊以及麻將休閒館等,接觸遊具前後都要執行手部衛生並戴手套。

陳時中表示,這一波鬆綁主要是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且穩定控制,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首先本周起放寬部分場域的防疫管制措施,下一波更將在10月5日起有條件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

不過,被歸在10月5日起開放的KTV、桌遊等場所,陳時中強調,仍須視中秋節連假之後的疫情變化而定,但目前是傾向鬆綁開放,至於詳細的防疫管制措施仍將由主管部會公布、修訂相關指引辦理。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鬆綁措施如下:

一、各場域管制調整(本周起放寬):
1. 台鐵、高鐵:車站付費區,如能維持適當社交距離,可開放飲食。
2. 遊覽車:以核定座位數乘坐,不另限制承載上限。
3. 藝文表演展覽、體育活動賽事:
(1) 實聯制、量體溫、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
(2) 室內:進場人數符合場所容留人數,得不受限室內80人上限,以實際座位數入座,且不限梅花座/間隔座。
(3) 室外:人數降載50%(如實際座位數50%),得不受限室外300人上限。
(4) 如能維持排隊時之室內外適當社交距離,得現場售票,不限預約制。
(5) 開演前、中場休息及散場時仍須維持室內外適當社交距離。

二、有條件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規劃10月5日起),並依經濟部公布之相關場所防疫管理措施指引辦理:
(1) 預約制、實聯制、量體溫、全程戴口罩、人流控管、加強通風換氣。不得有陪侍服務行為。
(2) 從業人員應6成以上已施打至少1劑疫苗滿14天,落實健康管理。
2. 電子遊戲場所及資訊休閒場所:
(1) 顧客以1人1機遊玩,機檯間須裝設隔板,或採間隔座/梅花座。禁止飲食。
(2) 場所內須裝設攝影監視設備,必要時提供錄影資料供查核。
(3) 定時執行環境及機臺清消,顧客把玩離開後立即消毒機臺。洗手間加強清消。
3. 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
(1) 固定座位,採梅花座或間隔座。非固定座位須維持1.5公尺以上距離。禁止飲食。
(2) 每組顧客消費完畢,應清消包廂環境設備,距下一組顧客使用至少隔30分鐘。
(3) 維持場所良好通風,每2小時進行換氣,加速室內空氣循環。
4. 視聽歌唱場所(自助式KTV及電話亭KTV)
(1) 除飲水外不得飲食。須全程戴口罩(包括使用麥克風時)。
(2) 每組顧客消費完畢,應清消包廂環境設備,距下一組顧客使用至少隔30分鐘。
(3) 維持場所良好通風,每2小時進行換氣,加速室內空氣循環。
5. 桌遊、麻將休閒館營業場所
(1) 不同桌之顧客間保持1.5公尺以上間距或獨立包廂、屏風或隔板,同桌者使用隔板。
(2) 接觸遊具前後應執行手部衛生並戴手套。飲食須遵照餐飲相關規範。
(3) 遊具及桌面使用過應立即清消,間隔至少15分鐘始能提供下一組客人使用。

三、仍需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

指揮中心說明,將持續觀察國內外疫情態勢,循序漸進放寬管制措施,也請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才能達到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好消息!本土連續3天「+0」了 但死亡+1、境外移入一口氣多9例

拔牙、切神經甩不掉疼痛! 熟女一驗竟是HPV竄全身害頭頸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走在圖瓦盧(吐瓦魯),左邊是海,右邊還是海,有一天,它將消失在海中,圖瓦盧居民說:「地球上60多億人都應該向我們說抱歉。」從1993年迄今的16年間,圖瓦盧的海平面總共上升了9.12釐米,按照這個數字推算,50年之後,海平面將上升37.6釐米,這意味著圖瓦盧至少將有60%的國土徹底沉入海中。Tava...

閱讀詳情 »

【舞力麥克:尺度極限XXL】娛樂男神好戲登場 不讓查寧塔圖  舞力麥克  專美於前  資深有氧管理師Andy老師親自示範 吃粽不增重「一分鐘完美變身XXL麥克肌」 熱辣辣的夏天到了,又到了在陽光的沙灘上展現好身材的時候了,想要像今年暑假最熱力四射的電影:【舞力...

閱讀詳情 »

在近距離的擊球時,球友多會只使用手腕或是手臂,或許有時擊球結果令人也相當滿意,但從長久的穩定性來看,比起用身體旋轉的擊球,相差甚多,特別是在緊張或關鍵切球時,手部力量過多會容易發生突然加力或減速的情形,而無法精準地控制切球。正確的身體旋轉擊球動作是手臂與球桿維持在三角形的狀態,胸口與腹部隨著身體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