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你的頭痛不是頭痛!一到傍晚固定頭痛 恐是青光眼快失明

▲現代人用眼頻繁,醫師建議,定期眼睛檢查不能少。(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到傍晚就頭痛?當心不是單純的偏頭痛,而是眼睛在求救!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提醒,門診統計,約有15到20%的青光眼患者,症狀並不典型,是以頭痛來表現,發作具有特殊性,每每靠近晚間時段才因為眼壓過高引發頭痛欲裂,民眾千萬不能輕忽,否則有可能一覺醒來,視力就沒了。

門診就有一名70多歲女子,因為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結果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卻還是頭痛欲裂,讓醫師一度懷疑是不是長腦瘤,最嚴重時,止痛藥才吞下肚10多分鐘就失效,痛到需要一直撐著頭,連就診都要頭靠著牆壁才行,檢查終於發現是青光眼在作怪。

呂大文表示,急性青光眼發作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不少人常常不以為意,以為睡一覺就好,結果拖出大麻煩;在台灣,常見有10幾、20歲年輕人罹患青光眼是因為過敏性結膜炎使用類固醇藥物惹禍;而直系血親有青光眼的民眾,風險也高出7到9倍;另一元凶則與3C產品、用眼過度引發高度近視有關。

根據統計,台灣青光眼病人人數多達35到45萬人,比慢性腎衰竭、憂鬱症等疾患人數還多,且其中4分之1有失明危機,青光眼徵兆必須牢記在心,才能早期發現、治療,避免失明風險。

長庚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位居失明原因的第2名,亞洲人罹患青光眼後有25%失明機率,臨床上青光眼可分兩種,一種是開放型青光眼,這類患者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另一種閉鎖型青光眼,則來勢洶洶、較為急性,可能覺得頭痛、噁心,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往往睡一覺起床就喪失視力。

青光眼簡單來說就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和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關鍵就在於人眼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的房水液,能否順利排出。

呂大文指出,正常眼壓應介於11到20毫米汞柱,而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

目前治療青光眼,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呂大文強調,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臨床上降眼壓藥物助排房水,過去都是針對次要排水通道的葡萄鞏膜產生作用,主要排水通道的小樑網反而沒藥可用。

呂大文指出,影響所及,有些人儘管長期用藥,降眼壓效果仍未達標,所幸,國防醫學院實驗室在2000年率先發現,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液中一氧化氮含量較低,而一氧化氮可鬆弛血管平滑肌並調整血流,推測可放鬆小樑網膜細胞、增加房水流出,並促成結合舊有藥物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的新藥產生,台灣今年就成為亞太區第一個上市的國家,提供青光眼患者新選擇。

醫師提醒,青光眼患者要依照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而40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爸媽注意!北市加開周六門診「專打幼兒流感疫苗」 100劑打完為止

赴日本「超短期居留」免隔離 甭開心!莊人祥:回台依舊關14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疫情仍在爆炸式新增,確診數字天天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5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2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不但單日本土個案281例再創這一波疫情以來的新高,且光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劉宇軒 范綱儀/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起,但這一波中央防疫態度似乎已從過去的「清零」逐漸轉向「共存」,傳出民進黨內討論與病毒共存,正是在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參選鋪路?對此,陳時中今(6)日下午回應強調,疫情裡面,大家不要跟選舉連在一起,防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鴻海、台積電、慈濟共同捐贈1500萬劑的BNT疫苗已經用畢,本土疫情再爆發,外界正關切台灣要不要打第四劑,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今(1)日上午出席台大醫院活動時被媒體追問,接下來是否會再協助買疫苗時,先是回問媒體「你叫我再送啊?」,隨後表示「國家沒有提出這樣的需求...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劉宇軒 范綱儀/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2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4例本土個案及132例境外移入(7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而在今日有病例的9個縣市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