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耐受力差、呼吸困難別不當一回事! 當心「這病」悄上身

運動耐受力差 呼吸困難別不當一回事! 當心「這病」悄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0歲的黃先生,五年前因呼吸困難曾至醫院求診,醫師告知電腦斷層發現有肺栓塞需要外科手術,但其因為症狀不嚴重拒絕開刀。幾年來,就一直為呼吸困難所擾,直到最近症狀加劇,才再次就醫;經成大醫院肺栓塞團隊評估後,發現他罹患的是少見的慢性肺栓塞性肺高壓,在安排了四次肺動脈氣球血管成形術治療後,黃先生的呼吸困難終於得到改善。

慢性栓塞性肺高壓 早期無症狀、診斷困難

成大醫院張獻元醫師指出,慢性栓塞性肺高壓的成因是肺動脈栓塞後,因無法消融之血塊長期阻塞及漸進性血管重塑,進一步導致肺動脈壓力相對應增加,而呼吸困難的症狀也會隨之惡化,最嚴重甚至會導致右心衰竭而死亡。

此類病人在早期大多沒有特定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僅只是運動耐受力差、呼吸困難而已,加上部分病人並沒有明顯的肺栓塞病史,因此在早期診斷上極為困難,甚至有不少病人是由於心臟超音波發現有肺高壓才進一步確診;據過往資料顯示,平均每位病人需要耗費14個月才能得到正確診斷。

肺動脈氣球成形術、傳統手術 2種治療方式都具有良好效果

目前除了藥物治療以及傳統外科手術的肺動脈內膜切除術之外,還有導管介入治療的肺動脈血管氣球成形術。傳統手術目前仍為一線治療,但手術風險確實是個必須考量的因素;而導管介入治療只需從股靜脈或內頸靜脈打針,而後導管深入至肺動脈處理,傷口較小、風險較低且術後恢復快,但缺點是需要分多次治療。

此外,部分資料指出,肺動脈氣球成形術與傳統手術在效果上相去不遠,大部分病人都能從這兩項治療中得到良好的療效。

不用開刀也能治療 身體出現異狀應快就醫

目前慢性肺血栓性肺高壓可使用肺部灌流/通氣掃描(V/Q scan)篩檢是否有灌流異常,也可使用心臟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肺高壓,如果兩者都有問題,再安排進一步電腦斷層肺動脈攝影及右心導管確診。

張獻元醫師強調,慢性肺栓塞性肺高壓不再只是個不開刀就無法治療的疾病,導管介入治療配合藥物治療一樣有很好的療效,如果懷疑有此疾病,應盡速到大醫院就診。

【延伸閱讀】

腹瀉、喘咳、胃潰瘍 神經內分泌腫瘤千變萬化 平均5-7年才確診

身高矮小打擊自信心! 國中女學生泣而求診盼長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8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接近7成的人平躺時會自然拱腰,腰部長期懸空之下會造成腰痠毛病,必須透過墊枕頭以及側睡才能改善不適,物理治療師啾c表示,排除疾病影響,大多是體態不正確造成的拱腰,想要有效改善,必須先解決骨盆前傾問題,和提高胸椎活動度,她為想要擺脫腰痛的人,提供一套只需要1顆枕頭,每天花費10分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美贈台274萬劑疫苗,今(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發配第2批89.39萬劑,根據各縣市65至74歲長者20%人數,分配疫苗數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高齡高風險民眾,施打率希望能達到50%;另外,環南市場有案例,打了首劑疫苗才確診,指揮中心回應,第2劑可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屏東Delta群聚再確診1名個案,案15163在6月21日曾經搭乘案14298駕駛計程車,也在6月26日與案14905同車轉移至集中檢疫所,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個案在隔離時發病,對社區威脅非常低;指揮中心統計,今(5)日新確診28例,與1例死亡個案,台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三級已警戒不斷延長,7月12日究竟能不能解封?新北市市長侯友宜表示,疫情雖然疫情穩定控制,但疫情瞬息萬變,看到市民朋友往外群聚,拜託市民朋友低度活動、出來廣篩,不要掉以輕心。 疫情瞬息萬變 解封前不要群聚自5月中宣布第三級警戒以來,針對7月12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