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屏東Delta群聚再添1例 北市篩檢啟動慢?指揮中心回應

屏東Delta群聚再添1例 北市篩檢啟動慢?指揮中心回應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屏東Delta群聚再確診1名個案,案15163在6月21日曾經搭乘案14298駕駛計程車,也在6月26日與案14905同車轉移至集中檢疫所,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個案在隔離時發病,對社區威脅非常低;指揮中心統計,今(5)日新確診28例,與1例死亡個案,台北市發病人數15例最多。


屏東Delta群聚再添1例 北市篩檢啟動慢?指揮中心回應

▲今(5)日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屏東Dleta群聚再增1例 集中檢疫所發病社區威脅低


陳時中表示,屏東新冠Delta病毒(印度變異株)群聚,在社區與醫院都沒有新增病患,7月3日案15163在集中檢疫所時發病,目前有2個可能感染途徑,案15163在6月21日曾搭乘案14298計程車,6月26日由防疫旅館轉移至集中檢疫所時,案14905同車座位在協對角,都比較有可能接觸病毒機會。


屏東Delta群聚再添1例 北市篩檢啟動慢?指揮中心回應

▲屏東Delta群聚關聯圖。(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接著說明,今日增加1例死亡個案(案12752),是1名70多歲女性,具有慢性病與其他確診者接觸史,個案在6月11日出現發燒與呼吸困難等症狀,同日就醫採檢收治住院,6月12日確診,7月3日死亡;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5月11日統計至昨(4)日共有675例死亡。


抗病毒藥物未提早輸入原因? 張上淳:先前沒有疫情藥廠不提供


記者會中媒體詢問,如果單株抗體能更早一些輸入台灣,是否能減少死亡發生,張上淳回應,瑞德西韋原本承諾要給台灣恩慈療法,提供並輸出一定數量,但因沒有本土疫情,所以藥廠先給疫情較重國家,單株抗體也有一樣考量,只有在本土疫情出現後,藥廠也才有願意出貨給台灣,並不是不提早準備的問題。


屏東Delta群聚再添1例 北市篩檢啟動慢?指揮中心回應

▲今(5)日新冠本土疫情趨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台北市社區群聚篩檢站設置時機晚? 陳時中:曾經積極呼籲


另外,今日台北市新增15例,雖然比較疫情高峰時低很多,但環南市場、虎林專案、南機場國宅,從個案增加到爆發可能群聚,外界批評北市府疫調匡列, 與熱區設定速度不夠,虎林專案也只有1個永吉國小篩檢點,排隊人潮爆發顯見篩檢點能設置不足,導致7月12日是否能如期解封增添變數。


陳時中指出,在疫情最緊急的時候,自己與張上淳教授都在積極呼籲,篩檢站本來就要積極設立,地方政府在疫調上最清楚,劃設熱區趕快篩檢本來就應該做,虎林專案目前都是比較已經確診專案,昨天發現的2名個案也好像不是市場內的人,不過仍然要等待北市府衛生局疫調為主。


屏東Delta群聚再添1例 北市篩檢啟動慢?指揮中心回應

▲指揮中心授權縣市整府公布足跡相關紀錄。(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全台新冠確診1.5萬人 累計689例死亡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72,827例新冠肺炎通報,其中15,061例確診,分別為1,187例境外移入,13,82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累計103例移除為空號,累計689例新冠死亡病例,其中681例本土,另8例為境外移入。


更多NOW健康報導
▸隱性缺氧vs.慢性缺氧 猝死案例可能與上呼吸道有相關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台灣人的骨質疏鬆盛行率為亞洲第一名,每年約有兩萬人因骨鬆導致骨折而接受開刀,其中更有兩成患者在術後一年死亡;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表示,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17年指出,約三分之一的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或髖部或手腕的骨折,且風險已遠高於乳癌、卵...

閱讀詳情 »

青春痘的成因可以分成幾個面向,皮脂分泌過多、皮膚表面的角化異常、毛囊周圍產生發炎、痤瘡桿菌感染等等。單一藥物多半無法涵蓋所有的疾病機轉,一般會搭配不同的口服藥或外用藥膏,以期許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導致皮膚長痘痘的原因,大多來自於患者本身的膚況問題,淺白一點的說法就是「體質」。所以想要治癒痘痘肌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一名33歲的王小姐,因工作需處理食材和打包食物,反覆使用大拇指和手腕,回到家除了做家事外,還得哄抱10個月的寶寶,漸漸感到右手腕腫脹,大拇指一動就痛,睡覺時更常被痛醒,就醫確診為「媽媽手」。經超音波導引下局部施打類固醇,並配合復健後,症狀才獲得大幅緩解。大拇指近手腕側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部分高血壓患者屬於原發性高血壓,主要因鹽分攝取多、壓力、酒精、肥胖、遺傳等多發性因素導致,僅約一成為續發性高血壓。主要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包括內分泌腫瘤、腎動脈狹窄、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等,若及早接受治療,有機會恢復正常血壓值;台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張嘉暉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