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捐「糞」救人一命! 國內最小3歲童靠姐姐便便擺脫血便重症

▲林口長庚已完成5例微菌叢植入術,成功率百分百。(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捐「大便」也能救人一命!糞菌移植乍聽起來不雅,但在醫學治療上卻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救命關鍵,林口長庚醫院今(11)日發表最新治療成果,該院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迄今已治療5例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病人最小3歲,最大88歲,成功率百分百,治療之後腹瀉不斷症狀全部紓解。

衛福部是在2018年9月開放特管辦法,新增糞微菌叢植入治療(FMT),允許以灌腸、內視鏡或口服膠囊等方式,將健康捐贈者的腸道菌叢植入病人腸道系統,用來治療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病人。

林口長庚醫院上午宣布成立「長庚微菌治療中心」,並已成功完成5例治療。其中年齡最小年僅3歲,該名男童因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持續腹瀉、血便而住院,診斷出被高度抗藥性的困難梭菌感染,抗生素無效,第一次原本找上哥哥捐贈,但哥哥的糞便被檢驗出有致病性細菌,之後確認姐姐健康條件符合,這才利用內視鏡方式將姐姐的腸道菌叢植入男童腸道,腹瀉、血便症狀緩解。

其餘4例,除了由健康的親屬捐贈糞便之外,也有一名88歲老翁,因為家屬沒有合適的健康捐贈者,治療團隊最後找來一位無親屬關係的健康年輕人替代。

林口長庚醫院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邱政洵表示,一般人不會感染困難梭菌,通常發生在長期住院有使用過廣效性抗生素的病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及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身上,因為大量、長期使用廣效性抗生素之後,腸道菌相改變,感染困難梭菌釋放出毒素,導致嚴重腸道併發症。

邱政洵強調,正因為這些病人多半是使用抗生素而肇禍,事後根本無法再以抗生素進行治療,移植健康的糞菌來改善腸道菌相的平衡,便成為關鍵,也是合乎環保及有效的治療方法。

根據統計,美國一年約有45萬人感染困難梭菌,其中約3萬人因此死亡;在台灣,先前研究亦指出,每十萬住院人次,約有45個感染個案,或約1千個出院人次中有3個人次有感染過。

利用糞便治病,中國古籍上早有記載,邱政洵說,古籍上出現過的「黃龍湯」就是大小便之物,而現代醫學則是取成人約100到150克、小孩約50克的糞便,經過反覆的過濾、離心、洗滌之後,得到乾淨的微菌液,並在6小時內用胃管、灌腸、腸鏡等方式植入,未來也可望發展成膠囊形式。

林口長庚醫院也發展「微菌銀行」,將健康人捐贈的微菌液凍存起來,成為隨時可供緊急病患使用的,而醫師強調,微菌叢植入術除了治療困難梭菌感染,不少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也可望運用在更多疾病,例如各種腸道疾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癌症、神經系統疾病等。

照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遠離乳癌,生活中有些細節馬虎不得。(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雞排、珍奶從小不離手,當心乳癌早早找上門!近年不管是政府或醫界都疾呼國人重視乳癌年輕化的警訊,而大部分恐怕都是癌從口入,國內乳癌名醫、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觀察,除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人嗜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張華安/台中報導 失智症並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對,依然能有極大的人生發揮空間。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率領各縣市衛生局及民間相關協會,今年展開打破失智迷思巡迴展,預計全台走透透,讓全台民眾都有機會看到失智者超乎想像的創作。 臺中市衛生局23日至24日響應舉辦失智者創作巡迴展,現場還...

閱讀詳情 »

▲台大抗癌名醫黃聖懿觀察,人口老化已敲響國人多發性骨髓瘤「老來癌」警訊。(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在亞洲各國中,僅次於日本,隨著台灣人口越來越老,也帶出國人「老來癌」的一大警訊!國內醫界臨床觀察就發現,好發在老年人、血液癌症之一的「多發性骨髓瘤」...

閱讀詳情 »

▲多發性骨髓瘤症狀與老人常見的共病症相類似,常混淆延誤確診。(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腰痠背痛、貧血,甚至上廁所出現尿液有泡泡的蛋白尿,如果上了年紀的您也長期出現有這些困擾,千萬別小看了症狀,若誤以為這一些只不過是正常老化的一連串毛病,極有可能犯下大錯,讓自己錯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