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氣溫一變化就累、喘、腫?  不知心臟衰竭上身「多喝一口水都能要命」 

【有影】氣溫一變化就累 喘 腫?  不知心臟衰竭上身「多喝一口水都能要命」 

▲冷變熱、熱變冷,氣溫一變化就累、喘跟腫,醫師警告恐是心衰竭的要命警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羅維哲/台中報導

季節交替,如果你也是只要氣溫一變化就容易出現有累、喘、腫(水腫)的症狀,千萬要快找醫師了!因為這些一般人不容易跟心臟聯想在一塊兒的症狀,其實全是「心臟衰竭」的大警訊,尤其,國內急診室幾乎只要一過了中秋節之後,毫無例外地,一定冒出許多因為忽略天氣變化而導致心臟衰竭病情惡化的病患,若患者未接受適當治療,一年存活率約只有五成。

光聽到「心臟衰竭」這四個字,就夠令人害怕了,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牛亞蕾多年經驗表示,季節交替,不管是由冷變熱、還是由熱變冷,更是這一群病患一年之內離死神最近的距離。

牛亞蕾醫師點出關鍵所在,日夜溫差、飲食變化,甚至只是因為感冒多喝了一點水,就有可能提高他們心臟的負擔,造成心臟衰竭病情的急遽惡化,門診觀察,在台灣甚至有兩大節日已經成為心臟科醫師眼中的另類「鬼門關」了,特別是中秋節跟端午節前後,半夜三點還在拚命幫病患打通血管的情形,幾乎每天值班都在發生。

國健署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已高居第二位,且與前一年相比,死亡人數還增加3%,平均每26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

牛亞蕾醫師表示,人體的心臟就像幫浦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各大器官運轉,若幫浦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常見元凶有四種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律不整、瓣膜性疾病和不明原因(如病毒感染);其中又以缺血性心臟病占大多數,多半因為抽菸、三高慢性病以及家族病史肇禍,又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

牛亞蕾醫師指出,一旦被診斷為心臟衰竭,五年內的死亡率也逼近五成,比許多癌症更致命,嚴重性不容忽視,若未接受妥善治療,有一半的人甚至撐不過一年。除了找出根本病因,一一對症改善之外,持續且穩定的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更是確保心臟衰竭不惡化的唯一方法,甚至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起居、運動自如。

臨床治療心臟衰竭,目前多同時搭配保護心臟與症狀緩解的藥物,又以利尿劑的調控扮演重要角色,消除水腫,避免水分滯留在肺部,讓病患不再無時無刻處於「溺水」狀態,喘不過氣,無法下床。

牛亞蕾醫師提醒,面對秋冬季節變化,心臟衰竭病患更要懂得自保,少出門,讓身體處於穩定的狀態,保暖優先,尤其要嚴控水份跟飲食,適時忍得住飢、渴,維持理想體重,都有助於一舉遠離累、喘、腫的威脅。

一般人要預防走到心臟衰竭那一步,牛亞蕾醫師強調,平常就得有照護心血管的正確觀念,不抽菸,定期量血壓、血糖,顧好膽固醇,每年更要定期接受全身健康檢查,及早發覺異常變化,及早介入治療。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成大醫院放「大二生縫合病患」稱沒違法 陳時中一句話打臉了

說好的台日友好?日鬆綁入境獨漏台灣「小黃卡」 陳時中透露卡關關鍵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北榮總成功完成建院60年來的首例小腸移植。(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5歲的黃先生,11年前正在高速公路上時,一陣突發性腹痛襲來,痛到全身冒冷汗,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血便,緊急就醫發現罹患俗稱「小腸中風」的罕見腸繫膜動脈栓塞,切除所有小腸後才保住一命,卻從...

閱讀詳情 »

▲健身重訓上肢、下肢的訓練量不能偏廢。(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近年健身風氣越來越盛,但如果只注重胸肌、腹肌、手臂線條,只顧上半 身、忽略下半身,可能害你先「硬」了血管。國內一項針對大學生進行的最新調查結果就發現,近5成的男大生重訓只練上半身,而專家警告...

閱讀詳情 »

▲宏碁與台灣諾華藥廠首度跨界合作,將打造AI智慧醫療生態系。(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發展「AI醫療」強強聯手!台灣諾華與宏碁公司今(5)日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宣布雙方攜手打造智慧醫療跨界策略聯盟,將分別在醫療臨床試驗設計、查驗登記、疾病檢測、...

閱讀詳情 »

▲宏碁與台灣諾華藥廠首度跨界合作,將打造AI智慧醫療生態系。(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發展「AI醫療」強強聯手!台灣諾華與宏碁公司今(5)日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宣布雙方攜手打造智慧醫療跨界策略聯盟,將分別在醫療臨床試驗設計、查驗登記、疾病檢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