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武漢肺炎】第24例感染源仍未明 日韓病例數激增旅遊疫情升高至警示

【武漢肺炎】第24例感染源仍未明 日韓病例數激增旅遊疫情升高至警示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鑽石公主號包機昨(21)日晚間返台,乘客19人目前都在隔離病房,沒有發燒或呼吸道相關症狀,若2次採檢陰性將移至檢疫所,至隔離期滿14天。另外,第24例患者感染仍然不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首度鬆口,可能找不出來。韓國、日本病例數激增,旅遊疫情升高至第2級「警示(Alert)」。

 

鑽石公主號台籍乘客返台 目前身體未有異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執行官何啟功表示,前幾日已有台灣醫師前往日本,在登上包機前,針對鑽石公主號返台人員個人防護與檢疫,華航包機在台灣時間昨(22)日18時46分在羽田機場起飛,21點48分在台灣落地,機上人員包含19位乘客、1位醫師、4位空服人員、3位機師(其中1位是華航處長)。

 

何啟功進一步說,鑽石公主號返台人員約在11時20分左右送到三間醫院,在隔離病房檢驗,攜帶行李日方在登機前已經外部消毒,且包膜存放,目前不傾向開封,計畫行李將擺放14日,如果內部有病毒應該會死亡,減少疾病擴散風險,假使隔離者有生活所需用品,建議親友先代為購買。

 

第24例感染源 恐怕找不到

 

今(22)日上午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發佈,目前沒有新增新病例,針對第24例感染來源,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目前針對該名病人已經匡列245位密切接觸者,其中134位陰性,曾經接觸的高風險醫護人員都是陰性,但感染源不一定能找到。另外,第19例至23例家庭群聚事件,應該可以說結案。

 

陳時中指出,不能排除社區已經有不明感染源,可能痊癒也可能沒有症狀,很多可能性都有,但防疫不可能無限擴大。針對外界置疑有病患接觸5分鐘就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志浩執行官解釋,接觸感染要考慮距離、時間、病毒量等因素,每一項因素都會影響感染與散佈風險。

 

【武漢肺炎】第24例感染源仍未明 日韓病例數激增旅遊疫情升高至警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解釋,中部家庭群聚事件。(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柯文哲批評應公開隔離資訊 陳時中:地方政府都知道

 

社區有不明感染源或有隔離民眾,許多人都會感到恐慌,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對外說,如果不公開恐慌更多。陳時中對此抨擊,社區有感染者或隔離者當方政府一定知道,因為要倚靠地方政府疫調,若地方政府認為資訊不足夠,可以和中央政府溝通,同時呼籲民眾一定要誠實通報,便於資訊查證和疫情防制。

 

媒體報導,浙江台商的父親Call-in至電視台,申明兒子沒有生病,認為兒子背標籤化。陳時中也在記者會回應,浙江台商經由健保資料查證,1月22日至2月10日都有呼吸道症狀就醫紀錄,家屬覺得可能覺得親人沒有不舒服,但感覺和事實不一樣,公開說明自己兒子遭標籤化,反然讓兒子標籤化。

 

韓國日本病例猛爆增加 旅遊疫情建議至第2級警示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佈資訊,韓國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快速增加,已達346例,超過7成為當地或疑似當地感染,其中5例感染源不明,且近期發生大型教會及醫院群聚,該國已將大邱市、慶尚北道清道郡指定為傳染病特別管理地區。

 

日本確診病例數已達110例,分散於14都道府縣,超過7成為當地或疑似當地感染,其中多例感染源不明,且已發生數起社區及醫院群聚。陳時中正式宣佈,提升韓國與日本2國旅遊疫情建議至第2級警示(Alert),如果就醫民眾有相關旅遊史,健保資訊將主動通知醫師,作為後續處理依據。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國自拍不用再P圖許多輕熟女不只工作認真,也很會享受生活,三不五時就會安排假期出國遊玩,身為老師的Yumiko就是典型例子,不過年約40歲的Yumiko雖然保養有方,臉部卻有下垂困擾,她很希望出國自拍時輪廓不只可以上揚,還可以更明顯、線條更順暢,在朋友介紹下,求助醫美醫...

閱讀詳情 »

咖啡族認為喝咖啡好處一籮筐,像是有許多研究指出,喝咖啡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癌症、第二型糖尿病、憂鬱症、失智症與心臟病。甚至支持喝咖啡有助減肥燃脂,到底咖啡中哪一些成分有此神奇效果?又該如何聰明喝咖啡,才能真正達到既養生又能減肥的魔力?來聽營養師怎麼說。 咖啡含綠原酸 能促進脂肪代謝、緩和細胞發炎 提到...

閱讀詳情 »

柔軟體操中最受歡迎的動作,就是前彎。站著做前彎、坐著做前彎…,這些動作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在中小學測量體適能時,也都做過各式各樣不同的前彎伸展。每天前彎5分鐘,立即打通全身氣血,能徹底改善腰痛、駝背、肥胖、體力差、骨盆歪斜、呼吸不順等。現在,就跟著日本教練一起進行1個月提高「前彎力」的伸展訓練! 5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立法院日前審查攸關長輩與失能者輔具使用的《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食藥署於該法草案第三條對醫療器材的認定,認屬「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者,以醫療器材列管,引發民間團體強烈反對;民間團體認為,一旦數千種生活輔具與行動輔具列入醫療器材管,無論是價格或是市場取得上對使用者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