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放連假血糖跟著飆?把握控糖3點原則不怕併發症來犯

一放連假血糖跟著飆?把握控糖3點原則不怕併發症來犯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血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卻仍有許多糖友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腦血管併發症,送醫後才知道控糖不佳導致,特別是剛診斷為糖尿病的糖友,由於對糖尿病的知識不熟悉,相對容易以錯誤的方式管理血糖;彰化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鄭畬方醫師舉例說明,有些剛確診的糖友在治療初期,血糖便很快獲得改善,於是自認已經康復,逕自中斷藥物,甚至忽略持續回診追蹤重要性,結果血糖又不知不覺又升高,全身器官就像是浸泡在糖水中,發生心臟、腎臟等器官病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相當危險。

適逢春節連假後而來的228假期,呼籲糖友在剛確診時就應該要建立「控糖3原則」:(1)積極了解糖尿病日常需知;包含飲食、運動等,並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糖尿病藥物治療。(2)定期監測血糖變化同時也要留意心腎共病問題。(3)建立糖尿病用藥安全性觀念,定時用藥規律回診。


一放連假血糖跟著飆?把握控糖3點原則不怕併發症來犯

連假作息差、飲食不規律 醫:配對監測有助了解血糖變化

連假期間除了很難克制食慾之外,糖友在也常常因為作息改變,而不自覺地疏於量測血糖,然而若缺乏血糖監測的記錄,對治療的準確度可能會打折扣,長期下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鄭畬方醫師表示,尤其是初確診的糖友,醫師對於其血糖、飲食控制情況的把握度較低,建議每天應更密集、頻繁的記錄飯前血糖,以利評估合適的用藥方向,而確切的測量頻率需依糖友的身體狀況而定,務必與主治醫師討論來決定。

此外,單單量測飯前血糖並無法觀察到血糖變化的全貌,建議同時量測飯後血糖,藉此了解自己餐前餐後的血糖變化,當觀察到數值浮動過大時,才可及時控制自己的食物攝取量,避免血糖波動幅度過大的情況發生。


一放連假血糖跟著飆?把握控糖3點原則不怕併發症來犯

自行停藥是控糖大忌 剛確診的糖友更要當心

糖友在連假期間不僅飲食不規律,也更容易中斷藥物,影響血糖穩定度。鄭畬方醫師表示,糖友在連假期間除了要好好控制飲食,並按時量測血糖之外,「遵照醫囑服藥」也是控糖成功的重要關鍵。尤其在確診一開始就積極配合治療、按時用藥,大多都能快速改善血糖值。

以一名20多歲的男性糖友為例,他因為感到噁心想吐、腹部疼痛甚至視力模糊送醫,才被診斷是糖尿病引起,但該名糖友卻因為血糖在治療期間逐漸趨於正常,自覺已經痊癒便自行停藥,也不再量測血糖。結果一年多後再度因為血糖飆高,引起意識不清、昏迷而送醫,且因為長期疏於血糖管理,胰臟功能嚴重退化,只能採取更高強度的治療。鄭畬方醫師強調,血糖量測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恆,同時也要定期回診、規律用藥,才不會讓糖尿病影響日常生活。


一放連假血糖跟著飆?把握控糖3點原則不怕併發症來犯

▲彰化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鄭畬方醫師

吃藥傷腎等網路迷思多 應諮詢可信賴的資訊來源

現今網路資訊發達,糖友平時接觸到的訊息量大,是真是假往往很難分辨。常見剛確診的糖友被「吃藥會傷腎」等錯誤迷思誤導,而影響治療成效。鄭畬方醫師表示,十幾年前的降血糖藥物效果較差,服用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等副作用,但隨著醫學進步,現今已有不易造成腎臟負擔或是低血糖的降血糖藥物,即使是腎功能不佳的糖友,不需要調整劑量也可以使用,糖友若聽信謠言自行停藥,可能對健康產生危害。

鄭畬方醫師也感嘆:「以台灣的看診模式來說,醫師能留給病人的時間並不多,所以沒辦法在看診時把所有的衛教資訊傳達給病人」,因此許多醫師會成立社群粉絲團替民眾解惑,而社團法人糖尿病衛教學會看見糖友及照護者迫切需求,推出「糖尿病智慧好幫手」衛教機器人,透過大家熟悉的LINE做為資訊平台,集結醫師、個管師、營養師等糖尿病照護專業團隊撰寫內容,提供值得信賴又即時的資訊。歡迎糖友與對糖尿病資訊有興趣的民眾在LINE搜尋「@tade」,或是點擊連結(https://line.me/R/ti/p/%40470pdxsq)加入好友,隨時接收正確的糖尿病衛教觀念。


一放連假血糖跟著飆?把握控糖3點原則不怕併發症來犯


【延伸閱讀】

寒流來襲一日64人「冷死」 國健署籲低溫保命8要點!

疫情期間動少吃多血糖飆升 控糖模範生竟酮酸中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34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其中大腸癌更是十大癌症中發生率第一,年新增患者超過一萬名以上。醫師表示,大腸癌治療準則以手術切除腫瘤杜絕後患為主,二期以上則術後輔助使用放、化療以避免病灶轉移或復發;然而,由於化療的副作用,使得多數患者在治療中面臨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歲琳琳是唇裂兒,2歲的時候不懂表達也不會說話,某次,媽媽趁著琳琳感冒的就醫機會詢問醫師,經安排做心智評估後,鑑定為發展遲緩,起初原本因家中經濟狀況較差,一度讓琳琳無法至早療日托就讀,所幸在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協助下,提供學費補助,讓琳琳現在就和一般小孩沒兩樣,今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熱翻了!近年夏季高溫屢創新高,7月7日為24節氣中之小暑,過了小暑表示盛夏已經來臨,且臺灣屬亞熱帶氣候,除高溫外亦常伴隨高濕度,戶外工作者(如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可能因工作屬性而需經常曝曬於豔陽下,如果不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又大量流汗,就可能造成脫水。5招自保預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藝人王思佳在臉書上大方分享與媽媽布蘭妮一起體驗電音波醫美療程,引發網友熱烈關注與討論。對此,醫美診所院長林安之表示,因電音波是採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不需恢復期,接受度較高,不但北部女性趨之若鶩,在台南、高雄地區,門診中也遇到很多女性病患詢問其優缺點。 院長林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