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直喝水還是口乾舌燥,是哪裡出問題?5大臟腑失調這樣做助改善

您也有這樣的困擾嗎?明明沒有感冒,但老是覺得口乾舌燥、喉嚨乾痛,就算喝下大量水份,卻還是沒辦法改善呢?中醫師表示,如果民眾長期有莫名的口乾舌燥問題,小心有可能是身體臟腑失調發出的警訊,不妨可適度搭配中醫食療、茶飲,對症輔助調理、改善。

一直喝水還是口乾舌燥,是哪裡出問題?5大臟腑失調這樣做助改善

一到冬天就口乾舌燥?空氣中含水量下降是關鍵

不過,為什麼許多人一到冬天,口乾舌燥的現象就會特別顯著呢?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中醫師表示,這主要與人體生理機能運作,會受到季節變化影響有關。尤其是,冬天氣溫降低,空氣中的水分蒸發量較少、濕度變低,自然也就容易使人感到口乾舌燥;甚至出現嘴唇乾裂、喉嚨乾癢的情況發生。

多數口乾舌燥者有陰虛問題~中醫推山楂烏梅湯養陰生津

而台灣因為地處亞熱帶,大部分時間天氣偏熱,即使冬天也是暖冬居多,因此大部分口乾舌燥的朋友常會伴隨有陰虛的狀況。有鑒於此,郭祐睿中醫特別提供一味以「酸甘化陰」為考量的「山楂烏梅湯」茶飲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藉此發揮養陰生津,滋助五臟之陰,有助減少口乾發生的目的:

一直喝水還是口乾舌燥,是哪裡出問題?5大臟腑失調這樣做助改善

「山楂烏梅湯」的材料有,山楂15公克、烏梅5公克、紅棗5公克、冰糖10公克。

★山楂烏梅湯

材料:山楂15公克、烏梅5公克、紅棗5公克、冰糖10公克。

做法:

1.將上述材料洗淨、瀝乾,放入鍋中。

2.加10碗水入鍋,以小火熬煮30分鐘。

3.接著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作用:山楂味酸,能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烏梅酸收,但收而不澀,能生津液;紅棗味甘,能補氣健脾,養血安神;冰糖味甘,能補脾益氣。本方有補氣養胃,滋陰生津之功,適合汗出較多,胃口不佳者飲用,若連山楂的籽一起煮食,還有輔助消脂的好處。

注意事項:不過由於山楂味酸且活血,若胃酸過多者,或懷孕中的婦女建議慎用。

一直喝水還是口乾舌燥,是哪裡出問題?5大臟腑失調這樣做助改善

肝臟失調者,除了口乾外,常合併有口苦、咽乾,以及眼睛乾澀,情緒容易急躁、易怒、喜嘆息等臨床表徵。

不只陰虛!口乾舌燥可能與5大臟腑失調有關,中醫食療輔助調理

除了受到氣候、環境因素影響外,郭祐睿中醫師也提到,從中醫角度來看,造成口乾舌燥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其實更與人體臟腑火太旺,以及水不足2大情況有關;若單純以五臟細分,臨床則以下列幾種狀況最為常見:

【肝臟失調者】

症狀:除了口乾外,常合併有口苦、咽乾,以及眼睛乾澀,情緒容易急躁、易怒、喜嘆息等臨床表徵。

調理方向:治療上以疏肝理氣為主,可選用玫瑰花3公克+陳皮1公克,浸泡於300c.c.熱水中30分鐘後飲用的食療方式輔助調理。

【脾臟失調者】

症狀:口乾合併、口裡黏黏的,雖然也會出現眼睛乾澀的症狀,但同時也會伴隨有黏稠的眼屎。

調理方向:治療上以培土健脾為主,此類體質者可燉煮有利健脾、助消化的四神湯,搭配排骨或豬肚食用。

【心臟失調者】

症狀:此心臟非西醫中單純的心臟器官,而是泛指人體整體的血液循環。此類族群不光容易有口乾問題,嘴唇更是經常蒼白沒有血色、且伴隨有皮膚乾燥、容易心悸等問題。

調理方向:治療上以滋養心血為主,建議可選用當歸1片、黃耆20片,並以500c.c. 熱水浸泡30分鐘,自製養心茶飲飲用。

一直喝水還是口乾舌燥,是哪裡出問題?5大臟腑失調這樣做助改善

肺臟失調者,除了口乾外,往往還會伴隨有咽喉出現異物感、乾咳,以及鼻咽部乾燥,容易打噴嚏卻沒有鼻涕的情形。

【肺臟失調者】

症狀:除了口乾外,往往還會伴隨有咽喉出現異物感、乾咳,以及鼻咽部乾燥,容易打噴嚏卻沒有鼻涕的情形。

調理方向: 以潤肺滋陰為主,平常適度於料理時加入適量有滋潤作用的百合、麥門冬入菜一同食用。

【腎臟失調者】

症狀:口乾、腰痠腿軟,以及經常耳鳴、聽力不佳、容易掉髮等。

調理方向:治療上以滋養肝腎為主,推薦平常可取適量桑葚、枸杞子,以500c.c.熱水浸泡 30分鐘後飲用,來輔助調理。

專家小叮嚀:

除了針對以上5大臟腑失調造成的口乾舌燥問題,該如何調理加以解說;以及國內臨床常見口乾成因進一步探討分析外。郭祐睿中醫也強調,口乾是一個臨床常見,可變化很多的問題;它的成因可以很單一,也可能牽涉許多疾病於其中。雖然主要與五臟六腑的陰虛有關,但也可能合併血瘀或熱邪等問題。

故中醫師在臨床收治,以口乾為主訴的患者時,會進一步將患者細分為,肝火上炎或肝陰不足、脾陽不振或脾虛濕困、腎陽不足或腎陰不足等不同症狀,再進一步對症調理。所以如果民眾常有口乾症狀,且遲遲未見改善,建議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釐清個人體質與病因,對症調理才是真正有效改善不適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725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75歲黃老先生,1個月前因右手腕骨折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接受抗生素藥物治療,約2週後卻全身皮膚紅癢且嚴重脫屑,並出現肢體腫脹、破皮、少尿和呼吸困難情形,於是至胸腔內科就診,住院後會診免疫風濕科醫師,診斷為藥物引起的一種罕見的侷限性皮膚疾病「皮膚多形性紅斑」。署立豐原醫院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3月是世界腎臟月,美國每10人中就有1人腎臟損傷,台灣洗腎患者比率之高,更是全球之冠。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提醒,民眾應該減少鹽分、脂肪攝取,多吃蔬菜和穀類,選擇瘦肉、低脂或脫脂奶製品,健康飲食才能降低腎病機率。國衛院指出,腎臟位於後腰部左、右脊椎兩側各一,形狀有如蠶豆、大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一名優秀的小兒科女醫師想離開大醫院,離開她最愛的小兒科,原因是她懷孕了!在眾多壓力與忙碌工作下,她因破水,不得不住院安胎。對著前來探視的朋友,她哭著說,「我都在顧別人的小孩,那我自己肚子裡面的這個呢?」(圖片取自/資料庫)資深護理師「花花」最近撰寫了「未來,沒有兒科醫生」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30多歲的廚師林先生,因為工作時間長期不正常,導致飲食習慣混亂、天天吃宵夜和零食,168公分的他一度胖到109公斤,並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後發現罹患高血壓。為了健康下定決心減重,透過控制晚餐的熱量攝取、每天與同伴相約運動1小時,半年內健康減重32公斤,揮別小胖稱號。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