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說掰掰娃秒崩潰大哭 爸媽該怎麼辦?

一說掰掰娃秒崩潰大哭 爸媽該怎麼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3歲半的君君,已進入幼稚園小班就讀,但每天早上爸媽帶他到學校時,都會上演十八相送戲碼。君君對於要跟爸爸媽媽分開非常焦慮,總是拉著父母衣角放聲大哭,就算老師抱他進教室,跟他玩遊戲,也難以安撫。爸媽在無計可施下,帶君君前往兒童早期療育特別門診詢問,醫師將君君轉介給臨床心理師做心理評估後,透過行為治療及遊戲治療,以減輕君君分離焦慮的情形。

不安全型依附關係易產生分離焦慮

台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許芳綺表示,許多嬰幼兒在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或主要照顧者離開視線時,會出現大聲哭鬧、生氣、焦慮的情緒,因新生兒在半歲大時,會逐漸建立與照顧者的依附關係。

許芳綺臨床心理師解釋,依附關係是嬰兒與照顧者間的情感連結,兩歲前是建立依附關係的重要時期,孩子會出現明顯的依附行為。而分離焦慮是依附行為的其中一種,若孩子因基因遺傳、天生氣質、分離創傷經驗或不當情緒連結等因素,進而發展出不安全型的依附關係,就可能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情形;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相當重要。

分離焦慮超過四周 早期療育助重新建立情緒連結

許芳綺臨床心理師指出,分離焦慮會在6個月大出現,14-24個月達到顛峰,之後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但有些孩子會到上學時才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當孩子出現超過四個星期依舊無法適應環境、表現很緊張、總是擔心家人發生意外、不敢離開父母親、不斷做噩夢等情況,家長需要多加留意,若有需要可前往早期療育特別門診評估;六歲前,能透過行為治療、遊戲治療、親職諮詢等早療課程,重新建立良好的情緒連結。

面對分離焦慮 捨得、守信是關鍵

孩子分離焦慮時,家長可以如何協助?許芳綺臨床心理師建議,跟孩子分開時,接納孩子焦慮情緒、不要表現不耐煩、跟孩子保證回來的時間、堅定跟孩子道別、在保證時間內準時回來很重要。因家長也會有跟孩子分離的焦慮,但切勿因孩子哭鬧就放不下返回,也不要流露出過度擔心、不捨的情緒,才能讓孩子學會面對分離,否則會強化孩子逃避分離情境的行為,分離焦慮會更嚴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雖然大家都知道睡眠不足是美容與健康的大敵,但事實上依然有許多人睡得不夠。 直至目前為止美忍者也介紹了各種能夠讓睡眠更加舒適的方法,在這個無法熟睡的要因增加的寒冷時期,就為各位再一次複習應該要改正的4點吧。   1:在寢室擺放觀葉植物,NG 根據11月13號發行的『an・an』雜誌表示,在...

閱讀詳情 »

大家對於老化伴隨的煩惱是什麼呢? 肌膚下垂、暗沉、身體線條走樣等問題,隨著年紀增加煩惱也更著增加,為了改善不只費時更浪費金錢。 在身體部位中鎖骨特別容易看出年紀,是個等過了30歲就需要確實保養的部位。 因此這次我們將根據華歌爾針對30~40歲女性共700位為對象所進行的「美容效率化調查」,告訴大家...

閱讀詳情 »

(圖片僅為示意圖) 圖為手術前CT顯示患者祝先生腹主動脈巨大瘤體破裂出血,出血量接近1000毫升。 通訊員蘇宣本報記者黃靜文/圖 中國江蘇網7月7日訊 「蜘蛛人」,這是常常出現在好萊塢動作大片裡的英雄人物。在市民的印象裡,「蜘蛛人」手長腳長。難以想像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蜘蛛人」。6月中旬,在...

閱讀詳情 »

(示意圖 非內容本人via) 福建一個爸爸發現兩個女兒失蹤了,心急如焚的爸爸隨後接到了大女兒的電話說妹妹被人抱走了。 爸爸立即報警,隨後警察根據大女孩的指示迅速找回了小妹妹。原來,這個8歲大的姐姐在和1歲的妹妹玩耍時, 看到妹妹被一個黑衣女子抱走了,機智的姐姐尾隨陌生人1個多小時, 跟丟後趕緊跟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