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起動起來! 正向行動對抗體重污名

一起動起來! 正向行動對抗體重污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世界肥胖聯盟透過今年10月11日的「世界肥胖日」活動呼籲各界重視「終結體重污名」(End Weight Stigma)。國民健康署日前也提出三項正向行動,以消除體重污名,包括減少以負面言語或意象形容肥胖、建立支持性環境、避免孤立及排擠肥胖者的社會參與等,呼籲各界一起動起來,以減少體重污名對於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9成減重族受到「肥胖歧視」 體重污名礙健康

「體重污名」(Weight Stigma)係指單純因為體重因素,而對於旁人有負面的行為或態度。許多證據顯示,對於不同體重者之差別待遇,會使得其在職場職業的諮詢、面試、雇用過程等階段可能都有差別待遇;此外體重過重/肥胖者在物理環境上也容易存在相關障礙,例如醫療設備、公共座椅之尺寸不符等。

國內南台灣也有小型研究,指出有高達90%參加減重計畫的過重或肥胖民眾有受到「肥胖歧視」的經驗。經歷肥胖污名標籤的人常常承受著高度的心理壓力,容易有焦躁、憂慮、自卑、退縮等傾向,也有人因飲食失調的惡性循環,而有濫用藥物或輕生念頭。

3招正向行動 消除體重污名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期待社會各界能共同致力於改善造成肥胖之環境,讓民眾落實健康生活型態,進而達成健康體位,從自身做起,落實3招正向行動,共同對抗體重污名,協助民眾跨越體重污名化所造成的障礙。

1. 鼓勵代替偏見,減少以負面言語或意象形容肥胖:不要稱呼肥胖者為肥仔、胖子;不要幫肥胖者取負面外號;不要有肥胖者等於好吃懶做的刻版印象等。

2. 建立支持性環境:在家做三餐以取代外食,一同用餐增進家人感情;相約運動取代聚餐;不要以含糖飲料做為獎勵等。

3. 避免孤立及排擠肥胖者的社會參與:不要限制肥胖者參與活動,如肥胖者參與國標舞,易引來異樣眼光。

擁抱健康 天天量體重

除了透過多方的教育及宣導,避免肥胖歧視的出現外,政府也持續針對致胖環境的改善,如規劃健康步道,鼓勵民眾以步行代替乘坐交通工具;推行上班族健康操;輔導校園周邊業者開發健康早餐、點心及飲品;鼓勵民眾依照「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等。專業人員也應協助個案找出體重過重/肥胖問題的多重原因,強調行為改變,其中體重控制最基本的動作就是天天量體重。每天固定的時間量體重會帶來激勵性的心理效果,反而有助於個人體重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8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有人問,農村有不打農藥的蔬菜麼? 說實話,這個真沒有。 如今,在化學農業的大環境下,除了高價的純有機蔬菜種植外,任何商品性蔬菜或多或少都會打點兒農藥。 只是有的蔬菜打得農藥多,有蔬菜打得農藥少而已。 那麼,在當下的農村什麼蔬菜打得農藥最多的? 一、韭菜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也是低頭族嗎?小心長時間低頭,可能埋下罹患顳顎關節障礙症候群的危險因子;衛福部桃園醫院牙科主任黃志成指出,臨床上,因過度使用手機造成顳顎關節障礙的患者已有逐漸增加趨勢,且多以20至30年齡層為主,不得掉以輕心。 不自覺咬緊牙關 易罹患顳顎關節障礙 顳顎關節障礙主要是...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baiducontent)人的腸道有8-10米長,並且千褶百皺,平均每隔3.5釐米就有一個彎折,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 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乾結、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5-7毫米,重達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

閱讀詳情 »

老是忘東忘西身體不舒服?小心可能是「壞油」在作怪!在每天所吃的食物當中,「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吃進壞油,不但會引起發炎反應,導致過敏、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大腦的運作,增加老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油脂的好壞對健康的影響如此巨大,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與台安醫院腦脊髓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