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起動起來! 正向行動對抗體重污名

一起動起來! 正向行動對抗體重污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世界肥胖聯盟透過今年10月11日的「世界肥胖日」活動呼籲各界重視「終結體重污名」(End Weight Stigma)。國民健康署日前也提出三項正向行動,以消除體重污名,包括減少以負面言語或意象形容肥胖、建立支持性環境、避免孤立及排擠肥胖者的社會參與等,呼籲各界一起動起來,以減少體重污名對於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9成減重族受到「肥胖歧視」 體重污名礙健康

「體重污名」(Weight Stigma)係指單純因為體重因素,而對於旁人有負面的行為或態度。許多證據顯示,對於不同體重者之差別待遇,會使得其在職場職業的諮詢、面試、雇用過程等階段可能都有差別待遇;此外體重過重/肥胖者在物理環境上也容易存在相關障礙,例如醫療設備、公共座椅之尺寸不符等。

國內南台灣也有小型研究,指出有高達90%參加減重計畫的過重或肥胖民眾有受到「肥胖歧視」的經驗。經歷肥胖污名標籤的人常常承受著高度的心理壓力,容易有焦躁、憂慮、自卑、退縮等傾向,也有人因飲食失調的惡性循環,而有濫用藥物或輕生念頭。

3招正向行動 消除體重污名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期待社會各界能共同致力於改善造成肥胖之環境,讓民眾落實健康生活型態,進而達成健康體位,從自身做起,落實3招正向行動,共同對抗體重污名,協助民眾跨越體重污名化所造成的障礙。

1. 鼓勵代替偏見,減少以負面言語或意象形容肥胖:不要稱呼肥胖者為肥仔、胖子;不要幫肥胖者取負面外號;不要有肥胖者等於好吃懶做的刻版印象等。

2. 建立支持性環境:在家做三餐以取代外食,一同用餐增進家人感情;相約運動取代聚餐;不要以含糖飲料做為獎勵等。

3. 避免孤立及排擠肥胖者的社會參與:不要限制肥胖者參與活動,如肥胖者參與國標舞,易引來異樣眼光。

擁抱健康 天天量體重

除了透過多方的教育及宣導,避免肥胖歧視的出現外,政府也持續針對致胖環境的改善,如規劃健康步道,鼓勵民眾以步行代替乘坐交通工具;推行上班族健康操;輔導校園周邊業者開發健康早餐、點心及飲品;鼓勵民眾依照「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等。專業人員也應協助個案找出體重過重/肥胖問題的多重原因,強調行為改變,其中體重控制最基本的動作就是天天量體重。每天固定的時間量體重會帶來激勵性的心理效果,反而有助於個人體重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8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想要清宿便、控制體重、瞬間苗條,有可能嗎?許多酵素、保健食品聲稱可以清除體內宿便,讓大肚男、小腹婆順利減肥,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這只是商業行銷手法,宿便並非脂肪,即使清了宿便,也無關乎減重。 蕭敦仁說,大腸腸道堆積糞便如果過夜就是宿便,每個人腸道都有宿便,除非在做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知名演員洪雷8年前在戲劇中,一幕「爆橘拳」震驚全台,成為當時的熱搜話題。然而現實生活中,握力與死亡風險有密切關係,日本NHK節目「ガッテン!」(GETTEN)介紹了1個「久山研究」,在日本富岡縣久山町(福岡県久山町),1項59年間的調查發現,握力越低的住民,死亡率也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年的9/19是台灣肺纖維化日,取其「走一走」的諧音希望能喚醒民眾注意自身肺功能健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成因多元,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不明原因造成的特發性肺纖維化,也就是俗稱的菜瓜布肺。」但是肺纖維化還有其它高風險族群,像有自體免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近年來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日趨嚴重,大眾對婦女懷孕的議題更為重視,根據統計,有8成婦女在產後會出現輕微或嚴重的憂鬱症,產後憂鬱的原因,除了生理上荷爾蒙變化所致,照顧嬰兒疲累、擔心產後身材走樣、產後漏尿等問題,都是造成媽咪們產後憂鬱的原因之一。 對此,傑尼斯時尚醫美整形外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