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上廁所最忌諱的7件事,特別是第2條!弄不好會出人命!

近日,重慶一位24歲的小伙上廁所玩手機,由於蹲廁太久缺氧暈倒,頭部受撞擊竟成植物人!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小伙子的悲劇給那些把廁所當書報間的人們敲響了警鐘。那麼,小小的廁所中最容易發生哪些危險?上廁所最忌諱哪些事?

上廁所最忌諱的7件事,特別是第2條!弄不好會出人命!圖片為示意圖/via news.hsw.cn

1看雜誌、玩手機

健康危險指數:☆☆☆☆☆

危險因子:暈厥、跌倒

 

日常生活中,有這種習慣的人通常一蹲就是小半天。蹲廁時間太長會使盆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管擴張,易誘發痔瘡,甚至失去了直腸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久而久之會引起便祕,嚴重則會發生腸道癌。久坐馬桶還會使腦部發生暫時供血不足,起立時易發生暈厥、跌倒等現象,特別是久病、體弱、年邁者,起立時更容易發生意外

 

2用力排便

健康危險指數:☆☆☆☆

危險因子:肛裂、猝死

 

排便太用力易導致肛裂或猝死。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連上廁所都匆匆忙忙,排便時速度過快,一上廁所就大力憋氣排便,就有可能把肛管撐破,造成肛管的皮膚裂口。此外,用力排便還會增加猝死風險。當用力屏氣排便時,腹壁肌和膈肌強烈收縮,使腹壓增高,血壓驟升可導致腦溢血,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嚴重的心律失常,兩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3如廁後起身太快

健康危險指數:☆☆☆

危險因子:頭暈眼花、摔傷

 

心腦血管病患者如果蹲廁時間過久,排便結束後快速站立容易誘發短暫性腦缺血,發生頭暈、眼花、摔倒,且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受傷。此外,高血壓患者晨起血壓會更高,很多人有起床後排便的習慣,因此容易發生意外。可在廁所蹲位旁設置安全護欄,如廁後,起身需緩慢。

 

4久憋尿後再排尿

健康危險指數:☆☆☆

危險因子:昏厥

 

憋尿太久後突然排尿易昏厥,容易造成迷走神經過度興奮,膀胱中的尿液一下子排空,就容易導致血壓降低、心率減慢,易發生排尿性暈厥,若不及時進行救治很有可能發生生命危險。

 

5廁所放置大型家電

健康危險指數:☆☆

危險因子:一氧化碳中毒、漏電觸電

 

洗衣機、電吹風等家電放置廁所中,隱患多。洗衣機滲水、電熱水器老化等問題會引發漏電、觸電等事故,燃氣熱水器則易誘發一氧化碳中毒。故家電最好不要放置在廁所中。

 

6地面濕滑

健康危險指數:☆☆

危險因子:摔跤

 

廁所是家裡最濕滑的地方,洗澡、洗漱後濺出的積水讓人一不留神就會摔跤。因此廁所要保持相對的干燥,可穿防滑底拖鞋。

 

 

7使用空氣清新劑

健康危險指數:☆

危險因子:致癌

 

不少人喜歡在廁所噴些空氣清新劑,但其實空氣清新劑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有可能致癌。因此廁所除臭最好使用天然材料,可將檸檬片、菠蘿皮和柚子皮放在馬桶水箱上,或在衛生間的稍低處放置一盒打開的清涼油,能起到除臭的目的。

 

---

via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YxODYyOQ%3D%3D&mid=201059910&idx=6&sn=fd7dc10f96881bb66b8e11af4bd85d19#rd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病例今(24)日加零,但一口氣多了4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944至案947,分別自美國(3例)及馬來西亞(1例)入境。值得注意的是,這4人都是曾在當地被檢驗確診,待二採陰後才入境台灣的,但全數在檢疫期滿或出境需要時自費採檢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疫苗「善意」,台灣接不接受?國台辦今(24)日再出手,提及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的COVAX平台提供有1000萬劑疫苗,計畫惠及範圍也包括台灣在內。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下午正式回應,給了軟釘子「目前沒這樣的打算」,當初合約已註明「不得有在中國製造者」。 國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採購德國BNT疫苗過程波折不斷,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甚至在電台專訪時公開抱怨,合約一度生變,全因「有人不希望台灣太開心」,這一番話外界皆解讀為是遭中國介入。不過,在國台辦連日回批陳時中是自導自演、政治操弄之後,陳時中今(24)日下午又有新詮釋稱「從沒有提過說有任何哪...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本土疫情回穩,國境再度「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今(24)日宣布,自3月1日零時起(啟程地時間),恢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條件及桃園機場轉機作業。同時起也恢復低/中低風險國家/地區的可入境人士來台從事短期商務者申請縮短居家檢疫。 陳時中表示,秋冬專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