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上班族久坐不動腳潰爛

上班族久坐不動腳潰爛(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你常常因為工作的關係,迫不得已必須長時間久坐、久站嗎?那得小心罹患所謂的深層靜脈栓塞!台北就有一名年僅二十多歲的廚師,一天得站十多個小時,久而久之竟讓他的腳逐漸腫痛,並且破皮還發黑潰爛,讓他嚇得趕緊就醫,沒想到是罹患所謂的「深層靜脈栓塞併發血栓症候群」主因還是長期久站不動所致,而根據研究顯示,只要每坐一個小時不動,深層靜脈栓塞的風險就增加百分之十,醫師就提醒,從事必須久站久坐職業的民眾,務必定期走動,才能夠降低栓塞的風險!

 一堆職業需久站久坐 每小時應起來走動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造中指出,其實靜脈栓塞是有跡可循的,像是一般上班族,長期久坐不動,平日又無運動習慣,就是腳部深層靜脈栓塞的高危險群,他說,上班族通常上班時會脫鞋子,下班之後才會再穿,但如果下班時發現鞋子突然不合腳,就可能正意味著腳部可能有栓塞的風險,進而腫脹,另外,職業為廚師、教職、餐飲業、專櫃人員,都是栓塞高危險群。

肺栓塞死亡率極高!

他解釋,栓塞除了會造成腳部腫脹、發黑、劇痛、潰爛之外,更危險的風險則是腳部血塊留至肺靜脈處,引起肺部栓塞,死亡率就會非常高,根據統計,台灣的靜脈栓塞發生率大約每十萬人有十六人,但其肺栓塞一個月後的死亡率高達一成以上,甚至比癌症還來得可怕。

吳造中表示,如果能在發生初期妥善治療,復發率小於2%;但未良好控制,復發率則高達47%,同時有50%機率恐惡化為肺栓塞,引發致命危機。

新型抗凝血藥物 降低出血風險

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中毅說,過去深層靜脈栓塞治療傳統以抗凝血藥為主,患者需住院5~7天,接受注射及傳統抗凝血藥 (Warfarin)兩階段治療。但由於Warfarin容易與食物、藥物交互作用,需要嚴密監控出血風險,適時調整劑量。劑量如過高,恐有大量出血風險,但劑量太低,則擔心治療無效。

不少醫師因擔心出血風險,用藥較為保守,導致使用劑量不足或療程不夠,無法達到治療目標。臨床上約有三分之一患者因為無法獲得適當治療,復發風險高,也易造成如血栓後症候群嚴重併發症,反覆發作、慢性疼痛、患處皮膚變色、皮膚潰爛,甚至組織缺血壞死,導致截肢。

然而,近期衛福部核准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單一藥物療法,大幅降低傳統治療上的不便。吳造中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使用簡便,不必住院,劑量固定,不需反覆調整劑量,不需監測,且與其他藥物、食物交互作用機率偏低,大幅降低出血風險,為慢性靜脈栓塞患者的一大福音。

吳造中呼籲,長久坐久站的民眾,應該每小時起身動一動,多補充水分,另外,孕婦、肥胖者以及曾經中風、接受骨科、婦產科、直腸外科骨盆腔手術、癌症患者都屬於深層靜脈栓塞高危險群,如發現單側下肢腫脹、鞋子變緊,甚至穿不下,建議儘速至心臟血管科就診,接受超音波檢查,觀察血管阻塞狀況,由醫師評估最好的治療方式。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男性感覺身體疲勞、一動就喘,雖然診出貧血,但服藥半年後效果仍不佳。轉診到血液科門診,終於查出貧血是左側腎臟腫瘤引起,開刀切除腫瘤後才改善。另一名高中女生,入學健康檢查時發現中度貧血,測量血鐵蛋白後診斷為缺鐵性貧血。疑似生理期出血量多、偏食、未適當補充鐵劑造成貧...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45歲的黃先生,多年來飽受氣喘合併鼻竇炎之苦,半夜常睡到一半吸不到氣而中斷睡眠,出門必須戴口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去年進行鼻竇炎手術後,以為可改善症狀,沒想到寒流時氣喘頻頻發作,必須就醫拿藥。最近半年更因呼吸困難,送急診及住院3次,影響工作。抽血檢查發現,黃先生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飲食型態普遍未達均衡飲食。高達86%蔬菜、水果攝取不足,豆魚肉蛋類、全穀根莖類及油脂類常有過量情形,早餐若吃燒餅搭配油條,恐怕就已佔了整天熱量攝取的2/3。 蛋、全脂鮮奶可放心適量攝取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12歲少女反覆頭痛,就醫看診。少女媽媽表示,女兒從國小六年級開始偶爾頭痛,休息後就緩解。但上國中後常頭痛,有時須請假。少女表示,之前多為前額痛,現偶為側邊頭痛,偶爾想吐、上下樓梯更痛。下午上體育課需至室外,很不舒服,只能到保健室休息。痛起來,有時會連續2至3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