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吃米飯 糖尿病就會好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吃米飯 糖尿病就會好嗎?

有對夫妻來看診,先生走路有點無力,太太扶著他坐下來,我先生是糖尿病,一直都控制不好,上個月的糖化血色素8.2,三餐都要吃降血糖藥,加起來一天要吃10顆血糖藥,還有降血脂藥,血糖起伏很大,有時晚餐後2小時血糖回到120左右,但隔天早上空腹卻跳到230,西藥劑量只好一直加,但是起伏卻越來越大,好幾次都出現60多的血糖值。」

我看著他的血糖紀錄表,隨口問「三餐都吃些什麼?自己煮的還是外食?」太太拿出手機秀出三餐的照片,得意的說,「我們三餐都是自己煮,三餐都吃很多青菜,還有清淡的肉或魚,應該都很健康。」事情不單純,都沒有主食!她說,「網路上說,糖尿病不吃主食就會好,但是我先生都不吃主食了,也沒有改善。」

亂吃點心消夜果腹 血糖反而忽高忽低
主食,也就是非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基礎的熱量來源,而且因為非精緻化,所以還保留有食物原本的纖維,在腸胃道內緩慢被分解吸收,對比精緻化的糕餅點心、磨粉勾芡類,相對安全許多。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聽信網路傳言,不敢吃主食,但是因為人體血糖供應無穩定來源,一下子就低血糖餓了,只好吃點心、下午茶、消夜,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反而適得其反。

非精緻化的主食,例如米飯,只要遵循先吃蛋白質、青菜,15分鐘後再開始搭配吃主食的方法,血糖其實可以控制穩定,因為蛋白質和青菜不會刺激身體分泌胰島素,也不會吃完感覺想睡,15分鐘後開始吃米飯,剛好可以讓它緩慢分解吸收,持續且穩定地供應人體的熱量來源,血糖上升速度變慢,胰島素分泌也變緩和,所以不但血糖的控制變好了,也比較不容易啟動食物的屯積、變胖。而前段的蛋白質類、青菜類食物,因為有充足消化時間,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吸收也會變好。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中醫方面對於糖尿病的相關論述,多屬於「消渴症」、「脾癉」、「消癉」的範疇。「消渴症」是後人對糖尿病的概論,其實消渴症又可細分為「脾癉」、「消癉」兩大部分。 

糖友用餐順序 先吃蛋白質、青菜再吃主食
在中醫古籍《素問.奇病論》提到「脾癉...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這裡的描述指的就是吃完精緻類食物後的那種身體發熱、昏昏欲睡的感覺,這也是古代就已經觀察到的變化。脾癉的「癉」字,是「熱」的意思,所以脾癉是指脾熱之病,就是吃太多膏粱厚味、甘味肥美,導致內熱中滿脾熱,日久可轉發為消渴症,而這熱內熱,亦可使消渴症惡化。

中醫治療糖尿病,主要是著重在功能的恢復,讓身體逐漸恢復自行調控血糖的能力。治療上,就以中滿內熱、脾虛胃熱為核心病機,在清熱的同時又靈活運用清降、清化、清利、清補等法對症治療,配合清除各種濕、濁、痰、瘀的病理產物,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再搭配個人的體質調理,逐漸改善身體機能,恢復對血糖的代謝,糖尿病的病情就可逐步改善。

另外,要記得三餐的用餐順序,先吃蛋白質、青菜,15分鐘之後再開始搭配吃非精緻的主食,不但可以維持血糖穩定,降低胰島素阻抗,也可以讓營養更均衡。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不論本身是否殘障,我們對於肢體癱瘓的病友似乎多半是關注他們的各種人權與生活便利性,但常忽略了癱瘓肢體如果發生病痛,對病友本身造成的潛在危機。倫敦帝國學院與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生們就設計了一種受傷偵測裝置,可以偵測身體哪個部位可能有傷害產生。 這套稱為「瘀傷外傷偵測」(Bruise Injury Det...

閱讀詳情 »

美國科學家發現一款治療關節炎的藥物能用於治療禿頭,臨床證實一名罹患「全身性禿髮症」(alopecia universalis)的年輕男子,在使用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治療後,原本的光頭重新長出茂密毛髮,而且除了頭髮,他的眉毛、眼睫毛、臉毛、腋毛與其他毛髮也都長出來了。 這款藥物已獲得食品藥物管理局(F...

閱讀詳情 »

1.1945年8月,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的數十年裏,日本有關統計部門發現,癌癥病發率低的人群中茶農與飲茶成癖者占多數。2. 對百歲老人長壽調查中發現,有四成百歲老人長壽訣竅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歲老人有飲茶習慣。3.抗氧化試驗證實,一杯茶,300毫升,它的抗氧化功能相當於一瓶半的紅葡萄酒,相當...

閱讀詳情 »

(紅棗保肝補氣一次吃紅棗別超多少顆呢?)紅棗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微量鈣、多種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分。中醫處方中,紅棗有緩和藥性,以及安神的功能;紅棗能補氣養血,是很好的保肝補氣的食材;紅棗泡水能增加人體血清蛋白,從而有助保肝排毒。紅棗泡茶:補氣護嗓紅棗炒黑後泡茶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