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不執著的幸福:自在 不怕死的將軍,到底怕什麼?

智慧1自在 不怕死的將軍,到底怕什麼?

古時候有個能征善戰的將軍,非常喜歡收集古董。有一天,當他拿著一隻清朝的青瓷杯在手中把玩時,突然一個不小心,瓷杯溜出手外,將軍連忙一個射步,及時將正往下的瓷杯接著。不過,他卻是嚇出一身冷汗,全身無力地跌坐在椅子上。

將軍心想:「平日我率領百萬雄軍南征北討,出生入死,卻是從來沒有害怕過,今天怎麼會為了一隻瓷杯,受到如此的驚嚇呢?」

他就想通了一個道理,原來當我們的心貪著於甚麼的時候,我們的心就被繫縛在那裡,不得自在而受苦無窮。於是,將軍把瓷杯一丟,瓷杯雖粉碎在地,他的心情倒是海闊天空,無牽無掛,又回到了昔日的豪情壯志。

大師父開示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內心無貪即可離開繫縛,這是值得我們用功的自在心境。

一般人不知道學佛,不知如何尋找清淨的解脫道,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迷戀於世間的欲樂。有些人重視財富,看不透財富乃五家所共有,一場火災、一場水災,或者敗家子等等,都會令我們的財產隨時消失,無法永恆保存,所以它也沒有辦法讓人的內心得到安樂。

有些人卻希望自己居高位、掌大權,喜歡掌聲、渴望讚美,而受到名位的繫縛。也有人放不下對親緣的眷戀,此深細難捨的繫縛,會令人在生離死別之際痛苦難當。而人們最摯愛的是自己的性命,想要無病延年,但也是避免不了面對死亡的到來。

這些現象都如同有名的四非常偈所述:「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總之,世間樂事終究不能依靠,不可貪著,當我們能確實體悟一切無常,內心就會想要尋求一個歸屬;而我們的究竟歸屬就是「覺知、正心、清淨」永恆不變的自性三寶。

本文摘自《不執著的幸福:大師父教你頓悟的55則智慧》一書

不執著的幸福:自在 不怕死的將軍,到底怕什麼?

★學習佛法前一定要讀的幸福法則。讀它,然後了解佛法!
★本書不說大道理,只從55則故事帶你輕鬆領悟佛法。
★學會佛陀的智慧,讓你不用再汲汲營營的憂愁煩惱,練就一種怡然智得的輕鬆自在。
★幸福不一定是擁有,不執著才能讓你幸福

 

 

幸福不一定是擁有,不執著才能讓你幸福

    
  生命充滿了各種情緒與情感的交織,
  其實得到不一定幸福,幸福不一定是擁有。
  得到也不一定是快樂,快樂也不一定是擁有。
  只有不執著,沒有粘著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我們常問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沒有人看到?
  為什麼她總是看不到我的情意?
  為什麼每次出門都事事不順?
  為什麼我總是活的不快樂?

因為你太過「執著」,你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別人的想法和別人的態度,卻忘記你活著是因為你自己。本該讓自己開心、讓自己快樂,卻一直將目光向外望去。

本書透過大師父的55則小故事教你「不執著」的學佛智慧,讓你能夠活的自在也能活的幸福。


作者簡介

淨明


於追求真理過程中,曾研究超自然科學,以及超自然現象。許多不解之謎,於佛門中獲得解惑。從此結了佛緣,並有幸於道場中當任淨人。1990年開始勵志 研習佛法,並以《大智度論》般若空觀為主要學習思想。著有《心相知機》 (一)、(二),《科技時代淨土妙法》、《不淨觀》、《佛事儀軌》、《藏傳佛教各宗派思想體系總表解》。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你就是神聖 人生最高的祭壇,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人最大的痛苦與煩惱,來自於我們不相信自己內在已然具足,忘記了自己是神聖的造物。 楊定一總是提醒大家,活出「這裡!現在!」即得解脫,雖然我們用念想創造了宗教,用內在本有的神聖性投射出了聖人形象,創造了儀式,一代又一代傳承,但其...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與大師對談 專訪世界傳奇小丑  彼得夏卜 連結意外的美好 觸動人心的黑色幽默 在偶然的機會下知道彼得夏卜來到台灣高雄衛武營表演,我一直在小丑的表演中尋找不熟悉的自己,因此只要有機會接觸自己內心的小丑,我總想把握機會,好好探索一番。 三天的工作坊及一個晚上的演出讓我認...

閱讀詳情 »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退休後,旅遊要先從半日遊開始,因為以往的旅遊,不論國內團還是國外團,都是跟著旅行團東奔西走,有的景點等到了目的地,才知道一點都不好玩,很無奈地停留半個鐘頭,上個洗手間,照一張孫悟空到此一遊的相片,幾年以後,號稱自己曾經玩過了幾個國家,幾個景點,可是對這個地方到底有些甚麼...

閱讀詳情 »

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重新認識自己,擁抱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我要成功!」「我要瘦身!」「我要扭轉人生!」不管看了什麼書,再怎樣下定決心,你的人生依舊不變。不是這樣嗎?導致人生「卡住了」的根本原因,是我捫在心中寫下「自己一定會這樣過一生」的人生腳本。 什麼是「人生腳本」?日本心理學家鈴木敏昭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