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封城!韓國新增病例趨緩 《科學》期刊如此分析

不封城!韓國新增病例趨緩 《科學》期刊如此分析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韓國經歷「教會疫情」,至3月18日凌晨為止,累積確診人數共有8,413人感染,不過新增案例從2月29日高峰時的909例,3月18日新增只剩93例,而且沒有大規模封城,怎麼辦到?權威期刊《科學》分析,韓國從2015年MERS疫情學到教訓,提升院內感控、防疫修法,並且此次疫情中採大規模篩檢,已檢測27萬人次,進行隔離、追蹤,是最大關鍵。

韓國防疫奏效 大規模篩檢是關鍵

《科學》報導,新南威爾斯大學傳染病學家Raina MacIntyre表示,韓國經驗證實「大規模的篩檢是控制流行病的關鍵」,而後續追蹤、隔離也同等重要。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統計,韓國檢測27萬人,等同每百萬居民中進行了5千多次檢驗,相較美國,每百萬居民只進行了74次。

MERS疫情學到教訓 提升法源、院內感控

報導指出,南韓從2015年MERS疫情學到教訓,當時一名南韓商人確診,感染186人,36人死亡,包含醫療人員、病患,共隔離 1 萬 7 千人,費時2個月才平息,意識到檢測、院內管控的重要,並賦予政府從確診案例收集手機、信用卡等個人資訊,進行疫調、隔離措施的法源。

因此,在中國爆發疫情後,韓國與開發商著手研發檢驗試劑,2 月 7 日獲准,並送至各地衛生中心,但11天後新天地教堂群聚感染大爆發,12天內激增 2900 例。高麗大學傳染病專家金宇柱表示,病例爆量淹沒了檢驗能量。

不靠封城 韓國做了這些

高麗大學的流行病學家Chun Byung-Chul回憶,起初危險病患優先住院,輕症送至指定醫療設施觀察和治療,若連續兩次陰性則出院。至於親密接觸者、無症狀者,自我隔離14天,政府每天打2次電話訪查,若違規外出,將面臨1000萬韓元、1年刑期。

即使如此,大邱慶北地區仍耗盡病床,有4名患者死於家中。不過,隨著隔離奏效,政府宣導洗手、戴口罩、遠距工作、線上教堂,疫情逐漸趨緩。

該媒體稱,在歐美疫情暴增之際,韓國已成防疫典範。金宇柱對此表示,韓國是民主國家,封城非合理選項,經驗值得學習,但也警告,疫情隨時都可能復甦。

首爾大學傳染病專家吳明堂則認為,策略成功言之過早,目前病例下降主要歸因於新天地教堂傳染獲得控制(近5千例,佔韓國病例60%),但韓國持續出現客服中心、療養院等群聚感染,強調需要更多流病數據。

參考資料:

Coronavirus cases have dropped sharply in South Korea. What’s the secret to its success?

【延伸閱讀】

防疫期間健康不延誤 看診拿藥醫師這樣建議

擺脫近視新選擇!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 截口小、降角膜移位機率

防武漢肺炎注意消毒! 辦公室出動殺菌機器人,這家員工上班更安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5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淋巴癌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淋巴瘤,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前者發生率較高、高達9成患者屬此類型。台大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醫師林耘曲指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又以惡性程度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常見,佔率約5成,病程快又猛,未及時控制短短數月就可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持續或是反覆拉肚子、甚至伴隨血便,不要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當心罹患了潰瘍性結腸炎。1名3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跑廁所從1天3、4次到5、6次,甚至嚴重到1天10次,幾乎離不開馬桶,且全身癱軟無力,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最初以大腸激躁症治療,後來開始出現血便,經過進一步檢查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患者每年新增逾1萬7千多人,平均每5分鐘就新增一位患者,大腸直腸癌更已連續14年蟬聯10大癌症之首,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也顯示2020年約1930萬人罹癌,估計到2040年罹癌人數將超過3020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節將近,相較於平日的粗茶淡飯,許多人開始迫不及待大魚大肉樣樣來,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進而誘發或加重痔瘡出血。日前即有一名30餘歲的彪形大漢,平日飲食來者不拒也毫不節制,再加上工作忙碌,導致每天回家如廁、與洗澡後肛門反覆出血,拖至一個多月才就醫治療,當時因血紅素低下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