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北騎到宜蘭引爆「尾椎劇痛流膿」 多毛男學生竟是罕見潛毛症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一路機車騎到宜蘭,一名18歲男學生,尾椎處便開始感到異常疼痛,還出現反覆流膿的情形,只要一坐在硬地板上,整個人痛不欲生,跑遍醫療院所卻遲遲找不出病因,最後才確診為罕見的「潛毛症」,經手術切除患部後,這才終於不再坐立難安。

原來該名男學生天生體毛較一般人濃密,去年和同學從台北騎車到宜蘭遊玩,沒想到竟引發一連串不適,尾椎部位異常疼痛,且尾椎部位皮膚傷口出現紅、腫、流膿等症狀,無法久坐,一開始以為是肛門廔管,但始終未癒,之後陸續又看過了骨科、神經外科、皮膚科等,都無法確診並根治。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說,「潛毛症」又稱「藏毛竇」,是一種少見的皮膚上含有毛髮的竇道,此類竇道最常見於骶尾部,臀裂上方二分之一的皮下感染,通常很難自癒,有時被誤診為肛門廔管、局部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或皮膚膿瘍。

鄭旭棠指出,潛毛症為後天性少見的疾病,在美國約每10萬人有26人罹患,常見於男性、體毛旺盛、肥胖者,通常於青春期後發病,17歲以下少見,19歲以後者漸增,25歲以後達到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等國發病率高,是因士兵均有長期乘坐吉普車的經歷,所以又被叫做「吉普車病」。

鄭旭棠指出,潛毛症主要是骶尾部臀裂上方二分之一處受到重力拉扯,皮膚牽扯毛囊底部最脆弱之處,使毛囊破裂造成急慢性膿腫反覆發作,或產生反覆溢出分泌物的竇道,同時伴有與周圍皮膚不相連的毛髮從竇口中生長,若無感染常無症狀,只覺骶尾部凸起,有時感覺骶尾部疼痛和腫脹。

治療方面,醫師表示,在急性感染出現膿瘍時,需進行膿腫切開引流,並處理感染問題;如果像該名男學生屬於疾病慢性期,則建議進行完整的手術切除,盡量將腔內的肉芽組織和毛髮徹底清除,爭取治癒的機會。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冠肺炎「偽陰性確認」試劑來自中國 食藥署證實專案進口2千人份

國內旅遊不喊停 陳時中給答案:做到這3點條件那就可以!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公布今(6)日本土新增29例確診病例,其中台北再添14例,環南市場今日重新開市,指揮官陳時中、台北市長柯文哲均前往視察。稍後,柯文哲將於下午3時30分將召開記者會,針對環南市場開市狀況、台北最新防疫政策進行相關說明。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快新聞》。(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27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個案分佈以台北市14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1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7例本土病例(其中1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7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死亡個案中,有6位在5月發病,1位在7月份發病,其餘則在6月發病,其中序號17長期臥床及心臟衰竭等慢性病史,送醫後採檢確診,後出現敗血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