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悠適復健科診所:媽媽手不再來!正確保養與治療 揮別疼痛有方法

扭毛巾、抱小孩時感覺到大拇指近手腕處特別疼痛,甚至大拇指無法比讚嗎?那你可能罹患「媽媽手」了。悠適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正倫指出,媽媽手會出現肌腱炎的症狀,起因於手腕肌腱使用不當或過度摩擦而產生的發炎情形,多好發於必須頻家務繁忙、多手部工作的四十到六十歲女性。

 

媽媽手正式學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 (stenosing tenosynovitis ) 」,是指負責控制大拇指伸展的肌腱─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此二條肌腱在靠近橈骨莖突(radial styloid process)周圍處,肌腱腱鞘(tendon sheath) 與周圍組織反覆摩擦而造成發炎。簡單的檢測方式可試著將手心打開包住大拇指,手腕往小指側伸展,若拇指外側局部產生明顯疼痛,則很有可能是媽媽手。

 

針對媽媽手的保健與預防,陳正倫醫師表示,基本方式就是減少錯誤姿勢與過度使用,症狀出現就要警惕,適度休息與適當治療,避免再反覆使用已受傷的肌腱。但若碰到像抱小孩這類無法避免的狀況,建議透過保護性護具,限制肌腱的過度收縮,平時多做伸展與強化運動,達到治療與預防的效果。

 

治療方面,除消炎藥物外,常見的物理治療包括超音波、電療等儀器,皆可以緩解疼痛,若疼痛持續存在,修復能力可能已有損傷,或長期發炎已使肌腱表面腱鞘失去潤滑能力,甚至產生沾黏。此時透過局部注射,可較快速解除腱鞘沾黏,減緩疼痛。一般而言,局部注射少數會產生局部皮膚脫皮現象,但不至影響健康,是治療鍵鞘沾黏非常安全有效的方式,更可透過高解析超音波導引,提高注射治療精準度。

 

陳正倫醫師也指出,臨床上常見手部與近腕處疼痛,除媽媽手之外,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例:腕關節炎、拇指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頸神經根壓迫等都需要排除,專業正確診斷是有效治療的第一步,適當與完整的治療,媽媽手是可以慢慢痊癒的。

 

許多人以為媽媽手只發生於中年以上女性,陳醫師表示,事實上媽媽手不只是媽媽們的專利,3C低頭族、園藝工作者、餐廳服務員等,也都屬於高危險群。雖然媽媽手並非嚴重疾患,但發作時仍會非常不舒服,對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建議除了平常做好保護措施,也可以搭配伸展運動等緩解,必要時求助醫師治療,才能避免媽媽手一再發生。

相關推薦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心血管疾病到底會不會遺傳呢?我爸爸、爺爺都有,我就算是高危險群嗎?究竟哪些人在飲食或生活習慣的不佳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呢? 相信許多民眾對於血管的維護、預防血管病變的資訊上略有不足,這次每日健康邀請到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醫師來向大家說明,大家一定要張大眼睛看好...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你常突然間感到頭痛?或是因為月經來潮,面臨經痛問題?或是因為運動傷害或姿勢不良,出現手腳或肩頸痠痛? 疼痛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但是你知道使用止痛藥須注意哪些事項嗎?一天能夠吃幾顆呢?每日健康專訪甘誼文藥師來和說明正確用藥觀念,千萬要看仔細了!   止...

閱讀詳情 »

是不是常吃紅肉?真的是跟大腸直腸癌有明確相關呢?有人說早餐吃肉鬆就容易得大腸癌症是真的嗎?究竟要怎麼樣判斷呢?每日健康特別訪問到台北榮總黃聖捷醫師來幫大家解惑。   高溫烹煮才是關鍵 黃醫師表示,隨著飲食西化和精緻化,現在大腸直腸癌已經是國人的第一名,目前每年有一萬五千人會被診斷出大腸直...

閱讀詳情 »

常說將心比心同理心,在診間內很容易發生患者覺得醫師沒有同理心的情況;有時甚至覺得同樣都是病人,為什麼醫生會有差別待遇呢?醫護人員態度不能好一點嗎?明(5/24)晚9點中天綜合台36頻道《金牌大健諜》播出主題「醫生怎麼不懂我的心?!病人控訴大會!」邀請到張文綺、Eason、洪素卿,與主持人曾國城、情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