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給孩子吃「甜」要節制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翁慧玲

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糖分會對人體造成負擔,然而喜好甜味是孩子的天性,面對生活周遭充斥著含糖食品,爸媽該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翁慧玲表示,常見的砂糖、冰糖、方糖或紅糖等,其實都是加工精製後的蔗糖,無論是哪一種糖,若「過量攝取」,經身體代謝後會轉變為脂肪,儲存於肝臟或身體其他部位,進而引發其他疾病。

 

幼兒每天建議攝取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除了正常飲食之外,一日當中所攝取的糖分,以不超過總熱量10%為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1~3歲大的幼兒每日飲食攝取總熱量依活動量不同約需要1,150~1,350大卡,翁慧玲營養師指出,若以每日所需總熱量為1,150大卡計算,每日可額外攝取之糖分為115大卡( 1公克=4大卡),約28公克。

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例如:1顆方糖約5公克,1瓶100c.c.的養樂多約含3顆方糖,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X5(公克)X3(顆)X2(瓶)=120大卡,遠遠超過幼兒1日可攝取之標準,由此可見,幼兒每日可額外攝取的糖分並不多,不小心控制就非常容易超出建議攝取量。

 

攝取過多糖分對幼兒的影響

若人體攝取過多糖分,會造成肥胖、三酸甘油脂過高、形成脂肪肝,或引發其他代謝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還會加速細胞的老化;有研究顯示,吃甜食可能使孩子變得脾氣暴躁、不易安撫、精神亢奮等情緒變化。她指出,單就部分個案無法斷定孩子情緒不穩定是吃太多甜食所致,但攝取過多糖分會對身體造成負擔,這是不爭的事實。

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生活周遭有很多食品為了增添風味而加入大量糖分,對幼兒來說,這些吃進嘴裡的「甜頭」,除了會造成疾病或影響情緒之外,最直接影響了孩子的食欲,進而使部分營養攝取不足並影響發育與生長,此外,也可能增加蛀牙的風險。

 

酌量提供的教養原則

喜好甜味可說是孩子的天性,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糖果餅乾,孩子很難不被吸引。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糖果餅乾,除了含有高糖分以外,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適口性、美觀性等,還會使用其他人工添加物,例如:人工色素、反式脂肪酸、防腐劑等,若大量食用,可能會影響健康甚至成為誘發疾病的潛在因子。

翁慧玲營養師說明:「3歲以下的嬰幼兒,生活環境與接觸對象多以家庭為主,限制含糖食物相對較容易」,她以個人經驗建議,減少孩子吃糖可訂定規則,例如:一週一次或這個東西吃完就沒有了,既能滿足孩子對甜食的欲望,又不讓孩子養成吃糖果餅乾的習慣。」除了訂定規則酌量提供甜食的頻率與分量之外,家長應不主動提供、不把零食做為獎賞、避免家中囤積零食,減少孩子「想吃」的念頭,最重要的是,為不影響正餐食欲應避免在飯前給予。

 

自製甜點

許多爸媽為了讓孩子獲得充足營養、健康成長,對於食材選用及料理方式相當講究,以自製甜點取代市售產品,翁慧玲營養師表示,甜點的種類選擇相當多,可以天然食材、具有營養價值的甜品為首選,例如:紅豆湯、綠豆湯或蓮子銀耳湯等,食材本身就具有甜味,剛開始煮給孩子吃的時候,可試著減少糖分添加,或以料多湯少的供應方式,讓孩子多吃具有營養的食材,少喝甜湯。

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而甜味劑也可使用水果或原味優格取代,但她提醒,無論是水果內的果糖,或是原味優格添加的少許砂糖,都是熱量來源,「過量」攝取還是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點心聰明選.健康無負擔

翁慧玲營養師指出,一般5歲前的幼兒,1天建議給予5~6餐,而餐與餐之間的小點心,可以提供奶類、水果類、主食類,同時也要注意點心的分量,以不影響孩子吃正餐的食欲並適時調整為主。她提醒,享用甜食的喜悅容易讓人忘情,但不要忘了「淺嘗適量」原則,才能讓心肝寶貝健康且快樂成長。

 

文章連結

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原文刊載於2017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5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游泳圈般的肚子、骨盆不正、容易便秘、月經老是遲來、漏尿……。有這些煩惱的人,來試試看鍛鍊從底部支撐骨盆的”骨盆底肌肉”吧。 骨盆底肌肉對身體・維持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深層肌肉。可是,很多人由於運動量不足或長時間坐著、生產等原因造成衰退。 所以,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屏東有ㄧ位七十八歲的陳先生,長期配戴傳統活動假牙感到不適,進食困難,決定進行全口植牙手術,在手術前二週卻突然昏倒送醫急救;醫院表示,該患者是因長期營養不良,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引起。牙醫師林博川表示,這個案例警惕國人應重視缺牙的問題,雖然配戴傳統活動假牙可改善無牙的問題,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剛出生的1900克嬰兒,近期每次哺乳時總是嘔吐,無法順利餵食,緊急送醫治療。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表示,經檢查發現,這名新生兒有雙側疝氣,一哭鬧便會使腸子下滑到陰囊造成箝塞,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術後情況良好,已恢復健康返家照顧。馮啟彥透露,一般嬰幼兒發生雙側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