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用全組換掉 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有解

不用全組換掉 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有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國內高達8成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只需要更換部分關節,但由於失敗率較高,絕大多數只好犧牲整組膝關節,或寧願吃止痛藥,也不願意手術治療;如今,透過搭配影像導航的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可精準磨除受損的關節組織,保留韌帶、神經,失敗率僅0.4%以下,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吳濬哲指出,國內一年約有2萬5000人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約有6成6至8成的患者只需要更換部分關節,就能擺脫疼痛,但礙於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困難度較高、失敗率達3成以上,醫師都會建議患者,選擇手術成功率較高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利用電鋸切除整個膝蓋,必須完全依賴醫師的技術及經驗,包括脛骨、內外側關節、髕骨、兩條韌帶及周圍神經等一併除去,不論組織好壞都無法保留,再裝上人工關節,藉由人工關節及股骨間的摩擦,維持膝蓋正常活動。

吳濬哲醫師強調,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膝蓋破壞程度大,傷口長達12公分以上,病患術後必須住院1個星期,復健時間至少需要3個月以上,才能重新適應、正常走路,但多數患者仍會感覺膝蓋卡卡,關節靈活度、神經反射動作都明顯降低,就是因為膝蓋缺少了韌帶及周圍神經組織。

透過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則可保留好的關節股骨、韌帶及周圍神經組織,大幅減輕膝蓋破壞程度。吳濬哲醫師解釋,術前患者須接受電腦斷層解析,利用3D立體動態模擬,術中利用影像導航系統,計算需要磨除的程度,精準磨除受損的組織,避開韌帶及周圍神經組織,誤差不超過1mm,失敗率降低至0.4%以下。

「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有如客製化的人工膝關節置換。」吳濬哲醫師強調,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更換部分人工膝關節,可大幅減輕膝蓋破壞程度、病患痛苦,以及縮短復健時間,完全保留韌帶及周圍神經組織,術後患者可以快速恢復活動功能,可稱為人性化更換人工關節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81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歲的漁夫經常在烈日下工作,等待漁穫時總會抽菸打發無聊時光,某日工作時突然眼前一片模糊,返港後立即前往急診,結果發現雙眼罹患血管增殖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抗血管生長因子治療後獲得改善。醫師提醒,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但未做好眼睛防晒、有菸癮,都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一名12歲的王姓女童,從小到大身體都很健康,但近日卻出現尿量減少,甚至尿不出來的情況,家長帶她至醫院求診,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處女模閉鎖」造成的,所幸經過開洞造口手術,女童才恢復排尿功能。經血無法排出 壓迫輸尿管童綜合醫院婦產科簡陳榮醫師表示,女童因為近日排尿量減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冬季正值柑橘類水果生產的旺季,橘子不僅酸甜美味,加上剝皮就可方便食用,且隨處都能買到,因此成為民眾冬季喜愛的水果之一。但你知道嗎?橘子除了含有的營養價值對人體相當有益處外,竟還能有助紓解壓力!橘子維他命C含量高 增強免疫力效果佳營養師李婉萍解釋,橘子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