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甩WHO新命名COVID-19? 台灣官方建議仍簡稱「武漢肺炎」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世界衞生組織(WHO)今(12)日宣布,將去年12月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台灣方面會不會同步一併正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午給了答案,儘管會將正式稱呼其為「COVID-19」,但仍會簡稱為「武漢肺炎」,指揮中心也建議媒體於報導時採用上述原則稱呼。

根據外媒報導,世界衞生組織的新命名「COVID-19」:CO代表冠狀(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是在上午對媒體發布這項建議,指出有關武漢肺炎的正式疾病名稱,為與WHO公布的國際資訊接軌,並使民眾方便理解,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所引起之肺炎正式稱呼為「COVID-19」,簡稱為「武漢肺炎」。

指揮中心也說,即日起將據以發布疫情相關資訊,也建議媒體於報導時採用上述原則稱呼。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解釋,仍沿用「武漢肺炎」的簡稱用法,主要是考量民眾約定俗成、且已經習慣,加上國內傳染病法定名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過長,才以讓民眾容易懂的方向來稱呼。

事實上,早在WHO第一次公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命名時,就刻意不提中國、不提武漢,主要是考量以地名命名恐誤導民眾認為只有特定地區才有該病毒,加上多數國家都不希望與病毒印象聯結在一起,因此,WHO命名規則多已儘量不以地名指涉,過往包括MERS-CoV或是伊波拉病毒等命名,也曾令被點名到國家表達不滿,認為遭汙名化。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聽到罵聲了!陸配子女返台政策大轉彎 陸委會祭「滿足兩條件」才放行

台灣國門審查再加嚴! 所有入境旅客即起須填「入境健康聲明書」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最高統治者下令組建的細菌戰秘密部隊,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最滅絕人性的細菌戰研究中心。他們利用健康活人進行細菌戰和毒氣戰等實驗,與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南京大屠殺同樣駭人聽聞。 2000年,有關專家在黑龍江省檔案館首次發現並公佈了731部隊用活人作細菌實驗的原始文字材料&m...

閱讀詳情 »

儘管人們越來越重注衛生,很多寄生蟲已經滅絕,但還有一些寄生蟲仍然危害著孩子的健康。《健健康康成長記》本期為大家講解兒童要防的6種寄生蟲病。12歲女孩婷婷因經常頭疼、抽搐入院治療,經檢查發現,「凶手」竟然是一條長約20釐米,名為曼氏裂頭蚴的寄生蟲。 6種小兒常見寄生蟲病 1. 蛔蟲病 1) 寄生部位...

閱讀詳情 »

在健康人的眼睛裡,事實上也佈滿了特別微細的血管,只是因為特別的細小,我們肉眼有時不容易發現。經常使用電腦的工作者,再加上還要加班加點,睡眠不足,嚴重的過度用眼,往往會造成眼睛裡的毛細血管充血,一旦充血,血絲就會比日常情況下嚴重的多,便會使我們看出眼睛有紅血絲。 除了長時間用眼過度會引發眼睛出現紅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