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痛不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迷思多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簡小姐在四年前因雙腿膝蓋發炎疼痛無力,就醫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之前,她可以拉二胡、做卡片,甚至擔任自然生態解說員。但隨著症狀惡化,行動不便,連刷牙、開門、扣釦子、動滑鼠等簡單動作,都做不了。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風濕病醫學會共同發佈一份針對全球一萬多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所進行大調查。結果顯示,部分病友存有錯誤認知,例如,不曉得「此疾病引起的關節破壞,會導致殘障」。

不少病友不清楚「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破壞是不可逆的」,甚至以為「只要不痛,就代表疾病獲得控制」,於是自行中斷治療,讓疾病更加惡化。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無奈地說,部分病患錯誤以為不痛就是病情控制,而擅自停藥、減藥,也少回診。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即使關節沒有腫痛,但如果持續發炎,關節仍舊遭受破壞。

蔡嘉哲理事長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屬於全民健保的重大傷病之一。發病年齡多落在25至50歲之間,以女性居多。

大部份患者病情為漸進式發展,一開始覺得身體的關節活動逐漸不靈活,隨著疾病嚴重程度增加,產生對稱性的關節侵犯或慢性發炎,導致關節逐漸變形。

簡小姐就是典型個案,因為關節疼痛,連走路都成問題。所幸,隨著疾病妥善控制,她繼續工作,並重拾書本,在職進修餐飲與旅遊管理,為自己人生圓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棋楨醫師提醒,很多患者病人不覺得痛,外觀也不紅腫,以為病情已經妥善控制,但在超音波影像檢查下,就可發現發炎跡象。如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不會錯失治療的關鍵時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1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手腳無力、流轉多科 紫質症難確診 57歲的王小姐,11年前因為腹痛求診腸胃科,後來更因手腳無力、嗎啡都難止住的全身性疼痛,流連神經內科、心臟內科等多科,最後在尿液曝曬測試下,尿液顏色變深像烏龍茶,才終於確診為罹患罕見血液疾病紫質症,對生活造成不少影響。 「你不曉得走到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腎細胞癌在腎臟癌當中佔高達九成比例,抽菸、肥胖、三高等都是危險因子,由於初期多無症狀,一旦出現無痛性血尿、腰痛時,多已進展到後期,早期發現治療效果相當好,不過對腎臟癌晚期病人即使透過化療、放療效果仍相當有限。 所幸,隨著新藥不斷發展,新一代多重標靶藥物能延長存活時間,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超人氣日本動漫鬼滅之刃,描述男主角為了保護妹妹以及全人類,進而加入殺鬼道路的熱血劇情,該部動漫如今更新第三季—遊郭篇,更是引來網友熱烈討論,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男主角炭治郎大戰上弦陸鬼的打鬥橋段;在打鬥中,炭治郎的眼睛並沒有受到外傷,但卻開始變紅最後又流血,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蔡誠報導】自去(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世界聽力日主題定為「Hearing Care For ALL」時起,台灣許多相關社福機構及團體皆響應並採取相應行動,包括共同發起兒童聽能創建基金募集計畫,讓每位聽障兒都能獲得更多醫療資源並把握黃金治療期;也積極提高民眾對聽力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