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痛不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迷思多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簡小姐在四年前因雙腿膝蓋發炎疼痛無力,就醫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之前,她可以拉二胡、做卡片,甚至擔任自然生態解說員。但隨著症狀惡化,行動不便,連刷牙、開門、扣釦子、動滑鼠等簡單動作,都做不了。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風濕病醫學會共同發佈一份針對全球一萬多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所進行大調查。結果顯示,部分病友存有錯誤認知,例如,不曉得「此疾病引起的關節破壞,會導致殘障」。

不少病友不清楚「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破壞是不可逆的」,甚至以為「只要不痛,就代表疾病獲得控制」,於是自行中斷治療,讓疾病更加惡化。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無奈地說,部分病患錯誤以為不痛就是病情控制,而擅自停藥、減藥,也少回診。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即使關節沒有腫痛,但如果持續發炎,關節仍舊遭受破壞。

蔡嘉哲理事長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屬於全民健保的重大傷病之一。發病年齡多落在25至50歲之間,以女性居多。

大部份患者病情為漸進式發展,一開始覺得身體的關節活動逐漸不靈活,隨著疾病嚴重程度增加,產生對稱性的關節侵犯或慢性發炎,導致關節逐漸變形。

簡小姐就是典型個案,因為關節疼痛,連走路都成問題。所幸,隨著疾病妥善控制,她繼續工作,並重拾書本,在職進修餐飲與旅遊管理,為自己人生圓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棋楨醫師提醒,很多患者病人不覺得痛,外觀也不紅腫,以為病情已經妥善控制,但在超音波影像檢查下,就可發現發炎跡象。如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不會錯失治療的關鍵時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17

相關推薦

一位居住在倫敦的人的親身經歷,他去巴基斯坦開會的時候,突然胸口劇痛,後來被醫院驗出來,他的三條心血管已經被嚴重堵塞,需要做搭橋手術。手術的時間是一個月以後,在這個期間,他去看一位治療師。 這位Hakim讓他自己在家中做一個食療,他吃了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去同一家醫院做檢查,發現三條血管幹乾淨淨,原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韓劇當道,光看還不夠,一名28歲的黃小姐,甚至飛到韓國整形,想要打造有如韓星朴信惠的性感豐唇,沒表情時嘴角也能上揚的可愛嘟唇;不料,回台後,上唇因過量施打肉毒桿菌,造成嘴唇麻痺無力,整整一個月無法使用吸管喝飲料。黃小姐說,她的嘴唇原本較扁平,很羨慕韓星擁有的可愛嘟唇,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金針、竹笙是常見的年貨,但業者為了賣像好看,可能漂成黃亮亮、雪白白,吃下肚恐危害健康。毒物科醫師指出,漂白後金針、竹笙,恐殘留亞硫酸鹽,食用過量恐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建議民眾挑選時,要避免有刺鼻味、顏色好看者。「美觀的年貨可別買!」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金...

閱讀詳情 »

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清晨一杯茶,餓死賣藥人”,可見茶的保健功效非同一般。茶是古老中國流傳下來的一種飲品,很多人喜歡喝,它可以給身體補充一定的營養,還能起到解乏的功效。但是,關於喝茶,你也許還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識。 茶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早在47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