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管剖腹產或自然產 醫:產後避開「它」寶寶發育更健康

▲醫師提醒,不只懷孕期間要完全避免酒精,產後的哺乳媽媽也應儘量減少酒精攝取。(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要寶寶健康發育,產後、產後最好避開「它」!台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就引用醫學研究,提醒孕媽咪們打破「坐月子用全酒料理補身」的觀念,強調剖腹產、自然產的媽媽什麼都可以吃,除了酒,尤其是哺乳媽媽們更要減少酒精攝取。

鍾佩穎說,酒精會影響新生兒大腦發育,即使是烹煮過的含酒料理,酒精仍會殘留在哺乳媽媽奶水,攝取酒精還會減少母奶產量,基於安全,不只懷孕期間要完全避免酒精,產後的哺乳媽媽不論是剖腹產還是自然產也都應儘量減少酒精攝取。

早在2001年,新生兒相關醫學期刊就提出「哺乳母親的合理酒精攝取量」,指出喝下啤酒12盎司、葡萄酒5盎司或是高濃度蒸餾酒1.5盎司後,應該等2小時後才能哺乳。

鍾佩穎強調,酒測新聞常見駕駛辯解「只是幾個小時前,跟朋友一起喝了碗燒酒雞湯」,顯見含酒料理不管燒得再怎麼開,其實都有部份酒精殘留在湯裡,如果哺乳媽媽喝下酒精料理再哺乳,小朋友就會在乳汁喝到酒精。

尤其,過去國內研究曾發現高達47%的台灣人體內基因缺乏乙醛去氫酶,導致無法代謝純酒精(乙醛),比率居全球之冠。鍾佩穎認為,近半數國人體質如此,哺乳媽媽即使有所謂「合理飲酒量範圍」,代謝酒精的速率是不是也能符合研究數據,亦值得關注。

鍾佩穎說,已知研究顯示,酒精不論是懷孕中經由血液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或是產後經由哺乳傳給新生兒,對胎兒腦部發育的影響都不容忽視,減少酒精攝取可以讓寶寶更健康,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攝取酒精,也應等待2小時以上才哺乳或在攝取酒精前先餵奶,以減少影響嬰兒健康。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受到疫區入境與強制隔離14天的限制,過去不少專程從中國、香港、日本飛來台灣看病治療的國際醫療旅遊客,一時紛紛取消預約,不過國內卻有牙科診所依舊一號難求,患者不減反增,牙醫師觀察,原來是多了很多被疫情所困、無法回去開工的台商,乾脆趁著空檔整理一口...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緊要關頭,卻有媒體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傳出護理人員蘊釀集體離職,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4)日公布近3年的1到3月離職護理人員人數,強調今年僅比去年同期增加9人,屬於年後轉職潮的正常現象,外界報導所稱並非屬實。陳時中也在中央喊...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泰國傳出將11個地區列為「危險傳染病疫區」,從這些地區入境泰國的民眾,須強制隔離14天,台灣一度也在名單之內,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澄清,泰國官方已經修正,台灣人赴泰國並沒有相關限制。 根據外媒報導,泰國公共衛生部部長...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爆發社區感染、院內感染威脅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今(4)日面對媒體,直接說了大白話,表示從國際發展現況來看,「不會天真到以為台灣就會這樣子避過」,強調會當成更嚴峻的情況來從事相關的整備,這是必須要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