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要小看「倒睫毛」! 隨便揉、隨便拔都有危險!你應該選擇這樣處理它!

      中老年人倒睫最常見的原因是眼瞼皮膚肌肉鬆弛引起的瞼內翻,導致睫毛由向外生長變為轉向眼球表面方向生長,觸及眼球引起磨痛、異物感等不適,也可以由眼瞼結膜炎症或瘢痕等導致。
不要小看「倒睫毛」! 隨便揉 隨便拔都有危險!你應該選擇這樣處理它!
  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教授答:中老年人倒睫最常見的原因是眼瞼皮膚肌肉鬆弛引起的瞼內翻,導致睫毛由向外生長變為轉向眼球表面方向生長,觸及眼球引起磨痛、異物感等不適,也可以由眼瞼結膜炎症或瘢痕等導致。一般來講,拔睫毛和手術均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除此之外,還可以採取電解或者冷凍睫毛囊的方法,但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復發幾率。所以建議患者先去醫院明確病因,根據不同病因採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眼睛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任何傷害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倒睫,看起來雖小,卻不容小覷。由於眼角膜很敏感,因此,一旦倒睫刺到眼球時,會引起眼睛刺痛、癢或眨眼。有些人的角膜較強壯,即使睫毛刺傷角膜,也能很快長好。相對於年紀較大、角膜不健康的患者,如果長期受到倒睫的傷害,加上細菌感染,則可能造成眼角膜潰爛。

眼睛突然發紅 有可能是倒睫

兩個月前,徐女士發現兒子的右眼發紅,以為孩子得了紅眼病,於是她到藥店買了消炎的眼藥水,可是眼藥水用了三瓶,紅眼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而且總感覺眼睛裡有東西,流眼淚,看東西也模糊不清。徐女士只好帶兒子到醫院求診,經醫生診斷,孩子並沒有患結膜炎,眼睛之所以發紅僅僅是因為「倒睫」,由於睫毛摩擦使角膜感染,導致視物不清。

眼科專家告訴記者,生長方向異常的睫毛,尤其是倒向角膜表面生長的睫毛,不但經常摩擦角膜上皮,引起異物感、怕光、流淚等症狀,還會引起眼球充血、結膜炎、角膜上皮脫落、角膜炎、角膜血管翳、角膜潰瘍、角膜白斑等,進而影響視力。人的眼睛每分鐘要眨眼十幾次,倒睫像一把毛刷,每分鐘結膜和角膜都要被「毛刷」刷十幾次,一天被刷幾千次。透明而嬌嫩的角膜這樣不斷地被摩擦,將逐漸喪失其特有的透明,危害很大。所以,發生睫毛倒生要及早就醫,萬萬不可忽視。

倒睫原因眾多 必要時手術最保險

「倒睫」分為先天及後天兩大類,先天性倒睫在出生後就會存在,通常在下眼皮。因為睫毛刺到眼球,所以嬰兒經常眨眼流淚,若刺傷眼角膜,則眼睛會發紅且會怕光。後天性倒睫是最常見的,它是由沙眼引起。因為沙眼會造成眼瞼板結膜結疤,進而導致眼瞼內翻及倒睫。眼睛灼傷、眼皮外傷或眼皮手術後,也會引起眼瞼結疤,而使正常倒睫刺到眼球。此外,眼部的類天皰瘡等病,也會因為眼瞼結膜的結疤而造成倒睫。

「小孩倒睫多半是因為先天性下眼瞼內翻,是眼睛先天發育不良導致的。」眼科醫生說,「倒睫摩擦眼球,眼睛長期發炎,會帶來病變。如果不及時做手術,睫毛將瞳孔擋住2/3以上,孩子還可能出現近視、弱視。倒睫還會導致眼壓增高,誘發青光眼,影響眼球發育,由於兒童鼻樑較低,眼眶發育不足,尤其是下眼瞼很容易內翻,而當內翻至一定程度時,睫毛也必然隨之倒向眼球,成為倒睫。」

剪睫毛 貼膏藥 都不靠譜

不少老年人在遇到孩子倒睫時,習慣剪睫毛來治療,但這些做法都不靠譜。因為倒睫與睫毛長短並無關係,剪短後的睫毛變硬了,更容易擦傷眼球。此外,剪睫毛還有風險,如果孩子亂動,還可能傷到眼球。有些些父母發現孩子的睫毛出現倒著長時,還會想當然地把孩子的眼皮撥開,用膠布貼住睫毛,希望能改變生長方向。這種方法並沒有治療效果,不會改變睫毛的生長方向。如果是嬰幼兒的話就更不可取,因為嬰兒皮膚太嬌嫩,膠布反而可能會導致過敏。

所以發現小孩有倒睫症狀,家長可以經常為患兒向外翻下眼瞼,但一定要注意手部清潔和動作輕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鼻樑骨隨著發育變高、變窄,臉部脂肪減少,五官變立體後,眼瞼被拉伸,睫毛就不再向內倒捲,變為正常。

眼角癢是怎麼回事

出現眼角癢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它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如果我們不及時治療的話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眼角癢是怎麼回事?經常出現眼角癢的症狀怎麼辦?

原因之一:沙眼

沙眼是種比較常見的眼睛疾病,其主要的表現症狀之一就是眼睛感覺瘙癢。此外,沙眼也會引起倒睫,是眼角癢的主要凶手之一。

原因之二:眥部瞼緣炎

眥部瞼緣炎也叫爛眼邊,主要是因為眼睛受到細菌感染,或缺乏維他命B引發的。眥部瞼緣炎會讓眼角感覺癢甚至痛,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充血和大量分泌物。

原因之三:眼睫毛倒長

可能是因為眼睫毛向內生長,讓眼睛或眼角受到了搔撓,刺激到了眼結膜。這會導致眼角奇癢無比。

原因之四:頭髮太長

這個理由看似無厘頭,卻不得不值得人注意。很多人眼角癢,僅僅是因為自己的頭髮留在了眼角旁邊,搔撓了眼角。通常用手在眼睛周圍擼一下,就可以將散開的發絲帶離眼角周圍,讓眼角不再騷癢。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 照片中,患者一側膝關節明顯腫大,幾乎已無法看見膝蓋骨,76歲的李先生痛到完全無法活動,一開始醫院誤判為急性痛風關節炎。 聯合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明翰說明,敗血性關節炎雖罕見,但若無立即治療,不旦感染關節將終生壞死,更有三成病人有死亡風險,臨床上容易與痛風或蜂窩性組織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去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台大食品安全中心歸納出5大食安議題,其中以食品含違法毒物最多,如植物油驗出重金屬、調味粉摻工業用碳酸鎂、豆芽菜浸泡工業用漂白劑等。專家建議,政府應訂定食品添加物的規格標準,業者納入追蹤溯源管理,同時教育如何正確使用。 去年5大食安議題 台大食品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想要緩解肌肉痠痛,坊間已有販售低週波治療儀,民眾可以購買後自行在家裡使用。不過,復健科醫師提醒,雖然低週波治療儀可以止痛,但卻不可用在傷口處,以免使傷口更加受傷。 使肌肉活動 增加血液循環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低週波治療儀是復健科常使用的電療,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媒體報導寒假及情人節激情過後的後遺症增多,不少人因一時激情、沒做好防護,擔心懷孕。國民健康署提醒年輕情侶,「愛」要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若不希望懷孕,一定要做好事前避孕(例如: 使用保險套,是簡易而安全的方法),避免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若已經發生在沒有保護情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