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載「社交距離APP」可罰! 陳時中:不罰是深信高水準的台灣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人數每天都創歷史新高,離單日破千例已不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鼓勵全民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好加速疫調,但為何不祭出罰則?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曝光背後考量,強調他深信「大部分都是高水準的台灣人」,有被提醒的民眾就會配合來做;陳時中說,這有一定的罰則,但我們不希望動用到現在的罰則。

指揮中心日前優化「台灣社交距離APP」,用戶的APP每15分鐘會產生1個隨機ID,並利用藍牙訊號記錄曾接觸的隨機ID,每日比對確診者上傳的隨機ID;只要民眾與確診者曾相處2分鐘 以上、距離2公尺以內,APP便會發出警告通知以提醒用戶,達到實聯通知的效果。

不下載就開罰嗎?陳時中表示,社交距離這有一定的罰則,在傳染病防治法或特別條例內,但我們不希望動用到現在的罰則,所以沒有做公告,但有法可以做管理。

陳時中說,我深信一向有被提醒的民眾,就會來配合來做,大家都知道整體疫情的控制是全民、大家的事情,大家越合作,疫情越控制得住,對大家都是一種保護,大部分都是高水準的台灣人,會主動配合,又能保護自己,又能幫助別人。

陳時中表示,他還是要強調,這是一個大家互相保護的機制,有人認為一定要涵蓋率到多少 再來用,這樣效果比較好,但我們不會一天跟2300萬人都見面,但每天會見到一定的人,只要這一定的人都有下載,資訊就很完整,比實聯制、即時性都要快很多。

還有人擔憂如果確診者不上傳資料怎麼辦?陳時中說,這確實是要擔憂的地方,但法定我們是可以要求他一定要上,只要一確診之後,會通知確診者上傳資料,並進行追蹤,這是有法可管的,但基本上還是不希望動用到法律,況且會接到訊息的人,大部分都是你的好朋友,一起吃飯的人、接觸多的人,民眾當然要有責任分享訊息,讓朋友可以保護他跟他的家人,在Omicron傳播力這麼大的情況下,對大家都是一件好事。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行程挨批「跑選舉」 陳時中回擊:這種評論都不是很公平!

再來兒童死亡病例恐飆?李秉穎曝「二位數字」 喊社會成本比成人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月28日在國家音樂廳、3月1日在國家演奏廳演出的澳洲籍國際音樂家確診新冠肺炎,不僅國家交響樂團緊急取消所有活動及演出,國家音樂廳也關閉消毒,現在更傳出該名音樂家在上半場演出結束後,還入座觀眾席,引爆感染擴大疑慮,指揮中心今(6)...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這才是真正的「床上運動」!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台灣有超過半數的女性、男性都對於自己的性表現感到有壓力,而專家建議,運動除了有助釋放壓力,肌力增強也能讓性事動作擁有更多變化,創造新鮮感,尤其男生可多練習深蹲及硬舉;女生則可多練核心及骨盆底肌,全有...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血紅素一路狂掉,小心拉低免疫力!一名曾被診斷為輕度海洋性貧血的36歲女性,最近幾個月來,不但常感到頭暈虛弱,連感冒的頻率也有增加,外人看來皮膚、手指、眼結膜都有蒼白的現象,幾次檢查血紅素濃度持續在下降,她卻自認為是海洋性貧血所造成不...

閱讀詳情 »

胃潰瘍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尤其工作壓力、飲食不正常更容易加重病灶!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經常性胃痛、胃脹、胃酸過多、解黑便等都可能是胃潰瘍的徵兆,建議若有上述異狀應及早就診檢查,以免延誤診治而使病況惡化。  胃潰瘍是胃酸持續侵蝕胃壁黏膜導致黏膜受損、發炎的狀況,尤其當胃壁受損至黏膜下層甚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