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研究:「再生記憶」可改寫 有助「再生醫學」發展

中研究:「再生記憶」可改寫 有助「再生醫學」發展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電影《死侍》中主角身體受損後,可以完全恢復成原本的樣態,現實生活中許多脊索動物如蠑螈和斑馬魚,也具備強大的再生能力。中研院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經由調控特定基因的活性,可以改寫「再生記憶」。當「再生記憶」受到影響後,斑馬魚再生的新尾鰭可以出現不同的大小和形狀。這是科學家首次證實再生記憶可以被改寫,此基礎研究發現,將有助於「再生醫學」發展。
調控特定基因活性 控制受傷後新生組織
中研究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陳振輝助研究員表示,研究團隊透過大規模隨機基因突變的方法,發現「再生記憶」受到影響的斑馬魚。接著經由高解析度的基因定位分析和遺傳學的互補測試,找到再生記憶受損的斑馬魚,突變點所在的位置。
陳振輝指出,這個突變點位,在一個特定的基因「DNA聚合酶阿爾法次單元2」。此基因的活性,對細胞遺傳物質的複製分裂有直接影響。實驗發現,藉由調控pola2的活性,可以有效改寫再生記憶。使成年斑馬魚在受傷後,再生出縮小版的尾鰭或是魚鱗,且被改寫後的再生記憶,可以長期穩定存在,控制受傷後新生組織的大小與形狀。
儲存「再生記憶」格式 科學家積極探討課題
中研究細生所蘇怡璇副研究員和臨海研究站主任游智凱副研究員合作,進一步發現類似的機制,也會影響頭索動物文昌魚和環節動物水蚯蚓的再生反應,在受傷後會長出縮小版的尾巴和頭部體節。
陳振輝強調結論是,再生出來的新水晶體組織和原先的組織完全相同。對於「再生記憶」儲存的格式、儲存的位置或是記憶提取的方法,直到現在仍然是科學家積極探討的課題。

【延伸閱讀】

肺癌標靶藥長治久安 一腳入安寧病房挽回一命

他常疲倦、淋巴結腫大竟罹血癌 幸好「這藥」能救

臺中榮總免疫風濕病友會推廣衛教 照護病友更周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鼻竇炎是台灣很常見的疾病之一,造成鼻竇炎的原因相當多樣性,根據統計,兒童每年平均得到6-8次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中5-13%會轉變成急性鼻竇炎。新竹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巫剛肇醫師指出,鼻竇炎的主要症狀包括顏面部疼痛、鼻塞、流膿鼻涕、嗅覺減退或喪失,次要症狀則包括頭痛、發燒、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為了媽媽能安心治療癌症,我一定要走出家門!」24歲得知自己患有散發型小腦萎縮症的病友育輝,因為病情讓他說話與行為異常,曾長達8年不敢出外面對人群;直到兩年前,發現媽媽因為要照顧自己,早已得知罹癌,卻遲遲不願治療,從第二期拖到末期,於是他鼓起勇氣證明自己,現在已能到各地巡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懷孕生子是件喜事,但少女懷孕生子卻是孕產婦、兒童死亡及不良健康與貧窮等惡性循環的開始。據統計,全球每年高達1600萬名15至19歲少女懷孕生子,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執行長Dr.BabatundeOsotimehin更指出,青少女懷孕不僅是健康問題,更會影響國家發展,因此將今年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醫療水準連印傭都知道!一名四十一歲印尼籍幫傭,自己摸到乳房有硬塊,雇主帶她就醫檢查,證實是罹患乳癌;由於她很擔心返國後的醫療環境不好,因而要求在台灣做乳房全切手術,在台休養二個月後才返回印尼。41歲的印尼籍幫傭曼達,自己摸到右邊乳房有硬塊,一直不敢說,等到雇主發現有異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