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風後失能不再壞手拖累好手 戴上「機器手」縮短復健周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過後,不少人都因為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導致手部失能,造成日常生活不便,甚至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傳統復健只能以好手協助患手做被動運動的方式,重新學習動作控制,但現在有「機器手」可以代勞!奇美醫學中心今年11月就引進「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藉新科技讓有復健需求的病人提升治療的動力。

根據統計,台灣35歲以上人口的腦中風盛行率約為千分之15至20,換言之,35歲以上人口約有15到20萬人罹患中風,且每年還約有3萬名新增病人。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職能治療組組長池昭眉表示,奇美醫院腦中風中心統計也發現,該院去年中風住院的病人有903人,今年至九月止已有628人,平均每天有2.5人中風住院;中風後易造成半邊肢體無力、吞嚥困難、言語困難、大小便障礙等失能後遺症,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造成家庭經濟沉重的負擔。

中風病發後的半年是復健黃金期!池昭眉強調,只要配合醫囑復健就能降低後遺症的影響,但由於復健是趟辛苦的歷程,許多病人往往一時情緒低落就影響了復原速度,另外,重複循環的特定動作多,也讓病人的學習意願降低。

池昭眉說,機器人輔助復健訓練則帶來突破,對於提升腦中風病人日常生活功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穿戴式智慧復健輔具」能對應不同病人的訓練需求,讓病人有循序漸進的成就感;「機器手」外觀好比是電影鋼鐵人的手套,操作原理是依照病人的能力,透過智慧感應健康手的動作,同步帶領患部手模仿動作,使病人能在一伸一屈動作間感覺肌肉的控制,進而模仿完成對稱性動作,藉此刺激腦神經與神經肌肉,重複練習找回手感。

國外研究就發現,復健結合智慧輔具確實能縮短復健週期,而國內臨床也證實,若病人配合醫囑訓練,可以提升日常生活功能。奇美醫學中心「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復健課程目前就先以腦中風病人為主提供服務,未來還期望持續推廣納入更多周邊神經損傷病人。

池昭眉表示,智慧輔具復健並非單靠科技,還必須要搭配醫師、職能治療師的臨床經驗制訂個人化的復健訓練計畫,同時,也需要有家人的耐心陪伴才能協助病人度過復健長路、找回自理生活的能力。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保今年多砸4.7億新給付 胸、腹腔鏡手術占最多!還多了新冠治療

15歲國中生打嗝打不停 竟已「胃食道逆流」纏身甩不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開運勝出必備1:臉部線條塑造 無痕施打增持久 最有效! 李瑞田醫師表示,新式V+mini玻尿酸使用特殊專利技術,能產生高效率鏈結,把單鍵的玻尿酸結合成自然柔順的凝膠,同時增加持久度,可以成功地在眼周及嘴唇等部位安全達到無痕施打。   (下巴眼周前/後)   降低水腫發生率 美型...

閱讀詳情 »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保護,但卻不是每個生命都被尊重。(以下圖為示意圖)女孩的媽媽未婚先孕,男方的母親告訴她,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允許兩人結婚。但冬天時孩子出生,卻是個女兒。由於細菌感染,女孩的眼睛不停流膿,奶奶不願意撫養這個孩子,就將她丟到了野外。  ▼小女孩出生時就被扔到了野外。 當時正值寒...

閱讀詳情 »

    Lulu趕錄《大熱門》到清晨5點,心碎爆哭「他在表演前一個小時,家人過世了……」 正妹抱怨男友「你好冷淡」!他回傳「一張照片」...正妹完全嚇傻了!   陸客質疑「同屬大陸為何不能用人民幣?」,店員霸氣「一句話」讓陸客屁滾尿流!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