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風後失能不再壞手拖累好手 戴上「機器手」縮短復健周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過後,不少人都因為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導致手部失能,造成日常生活不便,甚至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傳統復健只能以好手協助患手做被動運動的方式,重新學習動作控制,但現在有「機器手」可以代勞!奇美醫學中心今年11月就引進「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藉新科技讓有復健需求的病人提升治療的動力。

根據統計,台灣35歲以上人口的腦中風盛行率約為千分之15至20,換言之,35歲以上人口約有15到20萬人罹患中風,且每年還約有3萬名新增病人。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職能治療組組長池昭眉表示,奇美醫院腦中風中心統計也發現,該院去年中風住院的病人有903人,今年至九月止已有628人,平均每天有2.5人中風住院;中風後易造成半邊肢體無力、吞嚥困難、言語困難、大小便障礙等失能後遺症,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造成家庭經濟沉重的負擔。

中風病發後的半年是復健黃金期!池昭眉強調,只要配合醫囑復健就能降低後遺症的影響,但由於復健是趟辛苦的歷程,許多病人往往一時情緒低落就影響了復原速度,另外,重複循環的特定動作多,也讓病人的學習意願降低。

池昭眉說,機器人輔助復健訓練則帶來突破,對於提升腦中風病人日常生活功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穿戴式智慧復健輔具」能對應不同病人的訓練需求,讓病人有循序漸進的成就感;「機器手」外觀好比是電影鋼鐵人的手套,操作原理是依照病人的能力,透過智慧感應健康手的動作,同步帶領患部手模仿動作,使病人能在一伸一屈動作間感覺肌肉的控制,進而模仿完成對稱性動作,藉此刺激腦神經與神經肌肉,重複練習找回手感。

國外研究就發現,復健結合智慧輔具確實能縮短復健週期,而國內臨床也證實,若病人配合醫囑訓練,可以提升日常生活功能。奇美醫學中心「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復健課程目前就先以腦中風病人為主提供服務,未來還期望持續推廣納入更多周邊神經損傷病人。

池昭眉表示,智慧輔具復健並非單靠科技,還必須要搭配醫師、職能治療師的臨床經驗制訂個人化的復健訓練計畫,同時,也需要有家人的耐心陪伴才能協助病人度過復健長路、找回自理生活的能力。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保今年多砸4.7億新給付 胸、腹腔鏡手術占最多!還多了新冠治療

15歲國中生打嗝打不停 竟已「胃食道逆流」纏身甩不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蕭乃彰博士/蕭中正醫療體系營運長、美國波士頓大學M.D., Ph.D.、再生緣生物科技獨立董事 廖可熏博士/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博士、再生緣生物科技研發部專案經理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 免疫系統異常會導致免疫系統異常低活性或過度活躍。在免疫系統過度活躍的情況下,身體會攻擊並破壞其自身的組織(...

閱讀詳情 »

高需求寶寶是天降大任給父母 「醫生!為什麼我家寶包老是哭個不停,從嬰兒床上抱起來就哭,才吃飽沒多久又哭,一睜開眼睛沒看到人更是哭鬧不休,實在好難帶啊⋯⋯」,每次在診間聽到筋疲力竭的爸媽問我這個問題時,我腦中的雷達就會偵測到,這個寶包可能就是「高需求寶寶」。 通常「高需求」特質也會伴隨著「高敏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入住同一間防疫旅館的6樓及3樓的案719浙江台商以及案693德籍男子,最新病毒株比對結果出爐,病毒基因定序幾乎一樣,讓當初專家懷疑的「台商有可能是本土感染」、「旅館可能是破口」似乎被坐實。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仍搬出3大證據,對於兩人是否在台灣本土感染的...

閱讀詳情 »

日本東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不斷延燒,東京都昨天新增1591例武漢肺炎確診,創下單日確診數新高,今日東京暴增2447人確診,再度刷新單日確診數新高紀錄。日本《NHK》報導,東京今日新增2447人確診武漢肺炎,打破昨日1591人的新高紀錄,比昨天多了856例。東京連續2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