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後的分期復健 第三期最難熬

中風後的分期復健 第三期最難熬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中風後的復健分為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以及語言治療三種,依每個患者的狀態不同,再來制定個人化的復健計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蔡育霖表示,初期復健目的是預防併發症的發生,腦中風的復健則是希望能夠恢復運動功能及步行能力,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社會的適應。

腦中風後復建分六級 根據個人狀態擬計畫

腦中風後最常見的是單側運動障礙,配合運動功能及肌肉張力的改變,根據個人復健計畫而有不同專業人員的介入。蔡育霖醫師說明,一般來說平均住院復健時程約六個月,在復健科會根據運動功能,以布氏(Brünnstrom)動作階段分級,分為六級。

第一級屬於半身肌肉張力喪失(Flaccid),無反射、失去自主動作,此階段主要復健目標為誘發自主動作,患側(無力側)部分的被動運動,包含關節活動、輔助性運動。

第二級還是沒有自主運動,但會有痙攣性動作,也出現肌肉張力,健側抬高時患側會因些微牽扯抖動,稱為聯合動作。此階段的復健目標,是要誘發協同動作產生,藉由口頭刺激、手腳擺位,也可嘗試運動傾斜檯幫助患者適應重力,以及墊上運動,練習翻身、抬屁股及平衡訓練。

復健瓶頸期 動作進步慢患者易挫折

第三級肌肉張力增加,反射更明顯,開始出現協同模式的自主動作,也就是上肢彎曲時,肩膀、手肘、手掌也會跟著彎曲;下肢伸直時,腳掌會跟著下壓,呈現跳芭蕾舞的姿勢。此時重點便是降低肌肉張力,打破協同模式,會加入翻身坐、由坐到站及平衡訓練,手部可以握但無法自主張開,功能仍不好,此階段多數都會遇到瓶頸,患者也容易出現挫折感,需要較長時間復健。

各種輔助介入 高科技幫助大腦重組

因第三期進步幅度較慢,此時主要會密集訓練患側,或應用各種輔助介入,如傳統的侷限誘發療法、雙側上肢治療及鏡像治療,更有新式療法如非侵入式經顱磁刺激與機器人復健。隨科技進步,有越來越多運用於中風復健治療及日常生活協助的機器人被開發,運用重量輕且輔助力大的外骨骼機器人,透過行動感測器感應關節活動與角度的變化,以人工智慧技術帶動伺服馬達、輸出精準的動力,輔助使用者完成肢體的活動,進而增加患者使用患側練習,並結合視覺、本體覺、鏡像回饋等要素,使得大腦動作皮質獲得正向回饋,增加大腦損傷區域再重組。

打破協同模式 手部動作更精細

第四級時手掌已可放開,患側痙攣性下降,已可打破協同模式,關節可做出部分的獨立動作,如手可以往前、往旁側平抬,坐著時髖彎曲而膝蓋可伸直,手部可以運用代償的方式做出更精細、困難的動作,練習誘發獨立動作的完整。

第五期時肌肉張力下降,動作模式逐漸正常,各關節活動獨立,可以做手指對掌、對指等精細動作,此時需要訓練肌力以及姿勢矯正。

越早開始復健 恢復越好

第六期動作與肌力已幾乎正常,所有關節動作都可以做,只有在在速度快或做交替動作時才會出現異樣,仍需對於肢體的協調性與肌耐力做加強。蔡育霖醫師強調,越早開始復健,預後越佳,這是場漫長且艱辛的道路,需要患者及家屬配合醫療團隊,大家一起努力,幫助患者盡早恢復生活自理。

【延伸閱讀】

骨密度測量多部位 骨密之父錢本文:骨鬆診斷越準確!

愛美免挨刀!非侵入式醫美療程正夯 安全認知不能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當聽到罹癌那一刻起,癌友對於生命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身心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為能使癌友釋放壓力,北醫癌症資源中心舉辦婦癌病友藝術治療支持團體活動,以期能使癌友透過藝術美彩活動,從創作中看到正向回饋。 夜深人靜時負面情緒會湧上心頭 癌友在抗癌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孤單無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讓小朋友從服務中學習禮儀,以及了解各行各業的辛勞,並促進員工親子關係互動。台南市立醫院和院內的7-ELEVEN合辦員工子女「小小店長體驗營」,「南市醫吉吉好門市」傳來童稚「歡迎光臨」的聲音。一群南市醫員工的子女,穿起「小七」制服,練習貨品上架、檢查即期品和結帳,體驗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根據國健署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每5分鐘18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快轉8秒,其中肺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2位,也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位、女性第2位,2013年共有1萬1751人罹病,較前一年增加59人。 肺癌死亡率高 有年輕化趨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造成乾癬的原因,主要是遺傳、感染、發炎或藥物等引起,雖不是傳染病,但仍需長期追蹤治療;成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林奕君指出,乾癬屬於免疫系統相關疾病,但若能配合醫師囑咐接受治療,就能有效獲得控制。 長滿乾癬走路都困難 須依醫囑治療 臨床上,1名50多歲的男性曾坐救護車到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