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後的分期復健 第三期最難熬

中風後的分期復健 第三期最難熬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中風後的復健分為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以及語言治療三種,依每個患者的狀態不同,再來制定個人化的復健計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蔡育霖表示,初期復健目的是預防併發症的發生,腦中風的復健則是希望能夠恢復運動功能及步行能力,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社會的適應。

腦中風後復建分六級 根據個人狀態擬計畫

腦中風後最常見的是單側運動障礙,配合運動功能及肌肉張力的改變,根據個人復健計畫而有不同專業人員的介入。蔡育霖醫師說明,一般來說平均住院復健時程約六個月,在復健科會根據運動功能,以布氏(Brünnstrom)動作階段分級,分為六級。

第一級屬於半身肌肉張力喪失(Flaccid),無反射、失去自主動作,此階段主要復健目標為誘發自主動作,患側(無力側)部分的被動運動,包含關節活動、輔助性運動。

第二級還是沒有自主運動,但會有痙攣性動作,也出現肌肉張力,健側抬高時患側會因些微牽扯抖動,稱為聯合動作。此階段的復健目標,是要誘發協同動作產生,藉由口頭刺激、手腳擺位,也可嘗試運動傾斜檯幫助患者適應重力,以及墊上運動,練習翻身、抬屁股及平衡訓練。

復健瓶頸期 動作進步慢患者易挫折

第三級肌肉張力增加,反射更明顯,開始出現協同模式的自主動作,也就是上肢彎曲時,肩膀、手肘、手掌也會跟著彎曲;下肢伸直時,腳掌會跟著下壓,呈現跳芭蕾舞的姿勢。此時重點便是降低肌肉張力,打破協同模式,會加入翻身坐、由坐到站及平衡訓練,手部可以握但無法自主張開,功能仍不好,此階段多數都會遇到瓶頸,患者也容易出現挫折感,需要較長時間復健。

各種輔助介入 高科技幫助大腦重組

因第三期進步幅度較慢,此時主要會密集訓練患側,或應用各種輔助介入,如傳統的侷限誘發療法、雙側上肢治療及鏡像治療,更有新式療法如非侵入式經顱磁刺激與機器人復健。隨科技進步,有越來越多運用於中風復健治療及日常生活協助的機器人被開發,運用重量輕且輔助力大的外骨骼機器人,透過行動感測器感應關節活動與角度的變化,以人工智慧技術帶動伺服馬達、輸出精準的動力,輔助使用者完成肢體的活動,進而增加患者使用患側練習,並結合視覺、本體覺、鏡像回饋等要素,使得大腦動作皮質獲得正向回饋,增加大腦損傷區域再重組。

打破協同模式 手部動作更精細

第四級時手掌已可放開,患側痙攣性下降,已可打破協同模式,關節可做出部分的獨立動作,如手可以往前、往旁側平抬,坐著時髖彎曲而膝蓋可伸直,手部可以運用代償的方式做出更精細、困難的動作,練習誘發獨立動作的完整。

第五期時肌肉張力下降,動作模式逐漸正常,各關節活動獨立,可以做手指對掌、對指等精細動作,此時需要訓練肌力以及姿勢矯正。

越早開始復健 恢復越好

第六期動作與肌力已幾乎正常,所有關節動作都可以做,只有在在速度快或做交替動作時才會出現異樣,仍需對於肢體的協調性與肌耐力做加強。蔡育霖醫師強調,越早開始復健,預後越佳,這是場漫長且艱辛的道路,需要患者及家屬配合醫療團隊,大家一起努力,幫助患者盡早恢復生活自理。

【延伸閱讀】

骨密度測量多部位 骨密之父錢本文:骨鬆診斷越準確!

愛美免挨刀!非侵入式醫美療程正夯 安全認知不能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0歲林先生,10年前曾經因為心肌梗塞接受過心導管手術。同時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病史多年,3年前因為急性腦梗塞,接受溶血栓藥物注射,中風症狀雖然得以減輕,但也併發腦出血,因此,出院後並沒有接受口服抗凝藥物治療,僅僅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及雙連抗血小板藥物。前年12月,林先生再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3歲的王姓婦人出國旅遊後返家一覺醒來,左腳一下床就像踩到針一樣劇痛,只要走路足跟就會劇痛,有時連前腳掌都痛,患者只好跛著腳去做腳底按摩來放鬆,經醫院診斷後才確定腳踩的就痛的症狀是因為得到足底筋膜炎,經過震波及物理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腳跟內側踩地、足底局部按壓有刺痛感活...

閱讀詳情 »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Bloomicon/Shutterstock.com、shutterstock 人手一機,3C產品的種類也隨之變多,為生活帶來強大的便利性,無論走到哪裡,有任何疑惑,皆可立即得到解答。只是,隨著人們對3C的依賴性,大家的眼睛問題越來越多,時常感到酸澀、視線模糊,身為「3C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病患被告知需要洗腎時,不僅得承受身體不適,還得扛起心理壓力;安泰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明峰指出,洗腎是長遠且艱辛的路程,除了家屬多給予陪伴鼓勵,患者自己應掌握緩解洗腎後的不適方法,幫助減緩病痛。腎臟替代療法 多以血液透析為主臨床上,曾有患者因癌症取下兩顆腎臟,讓患者家屬一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