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痊癒就不用吃藥?醫:千萬毋湯!

中風痊癒就不用吃藥?醫:千萬毋湯!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些中風病患只是輕微無力,一個月就痊癒,他們覺得自己好了,就不用再吃藥,但停藥後,有人就在一、兩年內再度中風!」臺南新樓醫院醫務秘書暨神經內科主任陳滄山面對部分患者輕忽中風復發危險性,深感憂心。

根據2017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腦中風等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名,此外,每年另有約1萬7千多人因腦中風失去自主生活能力。一旦中風,10名患者中有1人一年內會再度中風。

再度中風,情況可能更惡化

在中風患者當中,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症(三高)等慢性病患者,或有抽菸習慣的人,都是再中風高風險族群。陳滄山主任指出,多數再中風患者的症狀比上次中風嚴重,原本一手一腳無力,再度中風,可能四肢行動都受影響,或語言能力退化,吞嚥困難甚至產生血管型失智症、血管性巴金森氏症等嚴重併發症。

陳滄山主任分析,預防再度中風策略,須視每個人狀況不同進行調整,舉例來說,中風患者以缺血性中風(又稱腦梗塞)占多數,約占8成,另兩成為出血性中風,而缺血性中風患者必須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避免形成血栓,引發二度中風,當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患者再中風風險可減少約三分之一。若搭配飲食、生活習慣調整、戒菸與三高等慢性病控制,並保持心情愉快,中風復發風險可進一步下降。


中風痊癒就不用吃藥?醫:千萬毋湯!

▲陳滄山主任提醒中風患者,不可輕忽再中風威脅。

擅自停藥,病患置身再中風風險

不過在門診中,陳滄山主任觀察到部份中風患者在復原後擅自停用藥物,因此身陷再中風危機,而背後原因主要有兩大類:第一,患者中風症狀消失便自認不用服藥,輕忽再中風威脅:第二,患者用藥後出現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藥物副作用,因而擅自停藥。

對於第一種患者,陳滄山主任多會苦口婆心,持續進行衛教宣導,若是第二種,便會建議更換較新型抗血小板藥物。陳滄山主任解釋,目前抗血小板藥物以阿斯匹靈為第一線用藥,而阿斯匹靈常見副作用包括胃痛、胃潰瘍、胃食道逆、胃出血等,也有人嚴重到貧血、解黑便。另有患者用藥後產生長紅疹、眼皮腫、嘴唇腫等過敏反應,上述患者就得考慮更換其他種類抗血小板藥物,像較新型抗血小板藥物因機轉不同,較不容易出現胃潰瘍、腸胃不舒服、胃食道逆流等副作用,對民眾預防再中風,提供另一種選擇。

出現FAST警訊,盡快就醫!

陳滄山主任也提醒,民眾一定要對中風症狀提高警覺,當出現「FAST」中風警訊,務必盡快就醫,爭取三小時黃金救援時機,F指的是Face,代表臉部表情不協調,A指的是Arm,代表雙臂平舉,一手無力,S為Speech,代表講話流暢程度變差,T則是Time,就是把握時間盡快就醫,避免腦中風惡化。關於急性腦中風的症狀辨識可能有不同的口訣,但是核心精神都在於這三種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並強調及早就醫。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0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如果不是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的幫忙,我可能在念書時要一直擔心生活費的問題,就沒辦法專心好好念書了。」曾經是受助學生,而今也踏入認助人行列的陳姿妤說。高中時期因家中經濟困窘曾接受過基金會的協助,也因此,在10年後的今天,她選擇踏上認助的行列,因為她想幫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的鈣質攝取量足夠嗎?據統計,高達8成國人缺鈣,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一旦跌倒很容易骨折。營養師建議,補鈣除了喝牛奶外,也可以將海帶、髮菜、黑芝麻、小方豆干、小魚乾、蝦皮、蝦米等高鈣食物入菜,這些食物鈣質含量比牛奶更高。 國人鈣質攝取量不足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寒流明日報到,全台將一連5天低溫,北部氣溫下探8度、中南部也只有10度。醫師提醒,天氣變冷血管容易收縮,在睡覺時可能突然血塊塞住,造成無力、麻木,嚴重可能發生腦中風,建議做好保暖、避免熬夜晚睡。 全台低溫下探8度 根據氣象局預報指出,9日開始氣溫下滑,中部以北12至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春節連續假期結束後,一名40歲的男性患者,早起一下床,右腳足背劇烈疼痛,走路困難且容易跌倒,前往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他在過年期間大魚大肉,酒也喝了很多,經檢驗結果發現,尿酸值竟高達9mg/dL(正常值為7mg/dL以下),因此懷疑腳部劇痛應是痛風造成的。 每逢長假或節慶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