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主動脈瓣膜狹窄 經導管可取代「開心」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以往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死亡風險高的高齡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目前已有新的免開刀手術可取代。「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自2010年9月台大醫院第一位成功案例後,目前全台已有17位平均年齡82歲的成功案例,並於2012年底被衛生署納入常規手術。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高憲立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常見的老年人退化性心血管疾病;一旦嚴重狹窄,患者會開始出現運動時呼吸困難、頭暈目眩、暈厥等症狀,同時因心肌缺氧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絞痛,嚴重者甚至發生心臟衰竭,可能在無症狀情形下直接猝死。

大部分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過去以外科傳統開心手術切開胸廓20-30公分,置換人工主動脈瓣膜,是延長壽命的唯一治療選擇。但此疾病患者大多是年長者或合併多重內科疾病的高手術風險族群,若開刀危險性高於20%,不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因此這類患者僅有30%接受開心手術。

法國在2002年發表首例成功在退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患置換人工主動脈,台大醫院在2009年開始組織醫療團隊赴外接受TAVI訓練。2010年9月至今,已有17位年長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患,成功以心導管方式植入人工主動脈瓣膜。

高憲立表示,全程不需如傳統開心手術切開胸廓、手術期間心臟無須停止跳動,手術時間約2個半小時,傷口位於鼠蹊部僅約5公分,且病例術後幾乎未產生併發症,恢復時間短。

2012年底衛生署將該手術納入常規手術,只要80歲以上的患者、罹患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經外科醫師評估開刀危險性過高(危險性超過20%),同時具備上述條件之一,就可考慮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63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5歲的婦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1年多前左膝曾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經過3個月的復健,才正常上下樓梯;日前,她再次接受膝關節置換,改採取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只將右膝磨損的內側關節磨除,術後當天就能下床,隔天已能爬樓梯,第三天還能外出運動。據統計,國內約有32萬人深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現值三伏,而所謂的三伏就是人體氣血最旺盛之時,所以許多人都認為趁著身體正好時來治好冬病。今年的三伏是由本月的13日開始到8月21日,共40天。中醫師劉益伸表示,三伏天氣血正旺,但切勿飲食冰冷,因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卻是寒涼的,此時若吃冰涼食物反而加重寒氣。醫師...

閱讀詳情 »

圖片引用 蜂蜜:蜂蜜生食性涼能清熱,熟食性溫可補中氣,味道甜柔且具潤腸、解毒、止痛等作用。印度民間把蜂蜜看成“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良藥”。 海帶:現代醫學認為,海帶中的褐藻酸能減慢放射性元素鍶被腸道吸收,並能排出體外。 豬血:現代醫學證實,豬血中的血漿蛋白被人體內的胃酸分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