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久坐不動「腦變小」! 研究驚揭不愛運動者60歲時大腦較小、易失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久坐不動,當心把你的大腦越坐越變小了!董氏基金會今(23)日提醒,近期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失智,以美國一項研究為例,就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而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民眾千萬別拖到晚年來不及了。

這一項研究是由波士頓大學2015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研究一共針對1271名、40歲成年人追蹤調查長達20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久坐影響了大腦的健康。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研究人員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進而影響了大腦的健康,導致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

事實上,國際間眾多研究已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到未來的健康,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並且影響大腦健康。

許惠玉說,在台灣,根據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結果,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沒有達到國健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背後原因,推測是生活型態的改變,讓使用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綜合國外研究,專家提醒,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久坐還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24%、子宮內膜癌增加32%、肺癌增加21%;且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許惠玉強調,久坐不動會明顯增加腰圍及腹部脂肪,尤其,每天久坐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人腹部肥胖的機率更大,而腹部脂肪已被證實是導致全身性炎症,造成慢性病的原因,更糟的是,腹部肥胖和大腦的不良影響更會形成惡性的循環,肥胖正是45到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一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罹患失智的機率更大。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家張育愷指出,經常運動的人,其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像是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的活化與連結,使功能更佳。建議民眾最好提早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20到30分鐘。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鴨血驗出雞!北市火鍋大稽查揪混血標示不實 19火鍋名店衛生有缺失

比嗎啡效果更快、更強! 國衛院開發止痛「新化合物」獲未來科技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氣溫驟降,冷空氣報到,很多人不想動、懶得動,讓很多人的體脂肪飆升,有可能出現脂肪肝的紅字報告,其實不管天氣再怎麼冷,都要規律運動。政府正在推動7333目標,一週運動7天,每次至少30分鐘,心率達到130,一旦養成運動習慣,就有甩油減脂作用,體脂肪回到正常值外,還能鍛鍊體鍛鍊...

閱讀詳情 »

「秋冬防疫專案」已實施上路,民眾進入八大類場所都必須戴上口罩。不過,近來網路上流傳「超商門口沒戴口罩被開罰單~3000元」,讓指揮中心2日深夜緊急澄清這是「假訊息」。總統蔡英文今天也在臉書貼出一張「澄清的圖卡」,希望大家直接轉傳、支援澄清。她強調,警察絕對不會有「埋伏在便利商店外開罰單」的這種情況。...

閱讀詳情 »

日本政府推國旅補助試圖振興經濟,卻導致武肺疫情一路延燒,重災區東京,今天新增533例確診,連續兩天飆破5百大關。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昨晚特別呼籲65歲以上及慢性病民眾,不要使用國旅補助趴趴走,但因為沒下強制令,民眾取消行程能不能退款,也成為問題。(民視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美國...

閱讀詳情 »

巢,讓人── 如蟻築穴、勞動創建; 作繭自居、離群閉鎖; 隨遇不安、浪遊漂泊。 每個人的巢都是自我存在的不同體現,有人充滿勞動力,隨時創建改造去鞏固生存空間;有人缺乏行動力,堅持離群封閉去嘲弄生存樣態;有人失去歸屬感,永遠漂泊浪跡去感受生存暫留。 後疫情時代,稻草人現代舞團演出創作群在今年深刻有感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