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久坐危害多 小心引發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會要人命

久坐危害多 小心引發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會要人命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陳先生是一位60歲的大學教師,中年之後一直有肥胖的情形,學校定期的健康檢查也發現有血壓和血脂肪偏高的問題,因為平常沒有什麼特別的不舒服,就沒有特別在意。他住的地方離學校有一段距離,平常來回往往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大運動。有一天,陳先生起床時發現自己的右腿整個腫了起來,顏色也略為泛紅,感覺緊繃疼痛。他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血管超音波發現右腿的深層靜脈內有大塊血栓阻斷了血流,經過住院使用抗凝血藥之後,腫脹的狀況很快獲得緩解。

血液黏滯性增加,可能引發血栓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指出,正常狀態之下,血液靠心臟的收縮經過動脈輸送至末端的器官及肢體供應營養,經過微血管重新在靜脈匯集,透過肌肉的活動以及體內壓力的變化重新流回心臟。這一整個過程應該是持續暢通無阻的,但是當血液的黏滯性增加,流動受到阻礙,加上血管的內皮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引發血栓的形成。

以陳先生為例,長年的肥胖及高血脂會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並且引發氧化壓力而造成血管發炎產生內皮的傷害,再加上長時間的乘車、久坐讓血管的流動受阻,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發血栓。腿部的深層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局部的腫脹不適,血液的不流通會容易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感染以及潰瘍,假若血栓不幸脫落,有可能會沿著血流進入心臟,最終堵塞肺動脈,這時會引發嚴重的缺氧甚至休克,是致死率相當高的疾病,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指的就是這樣的情形。

少動久坐,易引發深部靜脈栓塞

近年來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西化,肥胖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生活型態也越來越偏向少動久坐,造成臨床上看到深部靜脈栓塞患者越來越常見,年齡層也越來越低,不可不慎。

另外要注意的是,女性長時間使用避孕藥、荷爾蒙,或者是體內潛藏有惡性腫瘤,也是造成靜脈栓塞的高危險因子,在臨床上我們也不時會看到本來是因為深部靜脈栓塞來醫院診治,後來在後續檢查中意外發現有惡性腫瘤的情況。

發現血栓及早治療,效果好

當病人因為上述的症狀來到醫院,通常會安排抽血檢驗是否有與血管栓塞相關的血液異常,同時安排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偵測血栓的位置以及嚴重程度,如果病人同時有胸燜、胸痛、缺氧的症狀,會安排胸部的電腦斷層確定是否同時有肺部的血栓。當確診有深部靜脈栓塞時,通常會先讓病人住院並給予強效的抗凝血藥物阻止血栓的繼續形成並且慢慢的讓血栓溶解,倘若血栓很多,延伸到鼠蹊部或是大腿深層的大靜脈,或是藥物的溶栓效果不佳,有時會合併使用導管的方式,直接吸除血栓或者是利用超音波震盪的方式溶栓。

有時候考量血栓有掉落到肺部的危險,會考慮在腹部的下腔靜脈放置血栓過濾裝置避免發生致命的肺栓塞。通常病人在住院治療穩定之後,都會持續以口服的抗凝血藥物治療至少3到6個月,通常血栓都會慢慢的消除。

一定要避免久坐及適度運動

一般民眾要避免深部靜脈的栓塞,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讓容易產生血栓的危險因子形成,例如積極的控制體重並且維持健康的飲食型態,可以避免血脂肪上升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以及減少血管內皮的發炎與受傷;避免久坐的型態以及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靜脈的回流。

女性在長時間使用避孕藥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靜脈栓塞的徵兆;最後就是定期的健康檢查,早期察覺可能的誘發引子。總而言之,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檢視是否有危險因子,有疑問隨時找醫師詢問,都可以有效避免危險的身體病症發生。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荷爾蒙治療可取代化療? 需視個別情況而定

晚期肝癌新希望!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 延長患者存活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今(11)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無本土個案、死亡案例,新北板橋幼兒園群聚事件仍維持27人染疫,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基因定序結果,新增6人確認感染同一序列Delta病毒株,累積18人感染Delta病毒株。 ▲新北板橋幼兒園群聚事件仍維持27人染疫,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基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疫苗接種方面,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第8輪疫苗新增施打站,請符合預約資格民眾至平台預約,截止期限為9月12日中午12點為止,建議民眾選擇就近施打,避免跨區接種。 ▲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第8輪疫苗新增施打站,請符合預約資格民眾至平台預約。(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48歲的林女士,曾經剖腹生產3次。近年來覺得最困擾的症狀,除了臉部熱潮紅之外,私密處常常會覺得乾澀、搔癢且有頻尿和急尿等下泌尿道症狀產生,同時與先生性生活也會有不適感,因而排斥親密接觸。 林女士在克服心理壓力後,至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教授門診求診,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92歲的陳奶奶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高燒、低血壓、接種處腫痛、嘔吐、腹瀉、疲倦等諸多不適症狀長達一週之久,雖然期間持續服用退燒止痛藥,卻遲遲無顯著效果,家人為此擔心不已,便陪同醫院就診,希望輔以中醫治療,緩解接種疫苗副作用。中醫調理 緩解接種疫苗副作用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