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人數飆最多、年輕化! 醫籲30歲以上女性篩檢乳房

乳癌人數飆最多 年輕化! 醫籲30歲以上女性篩檢乳房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乳癌位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2020年底衛福部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8年新診斷的乳癌病例高達16325人(含原位癌2,771位),每年則約有超過兩千名患者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超過40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因乳癌失去生命,乳癌已是婦女健康的頭號大敵!

乳癌年輕化 35歲以下患者占9%

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中心影像醫學部林永慧醫師表示:『資料顯示,台灣過去21年來,乳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從0.03%(每10萬人口30人),飆升到0.0789%(每 10萬人口78.9人),成長2.6倍,乳癌是目前台灣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西式飲食、晚生育、環境荷爾蒙暴露等因素,相較於歐美,台灣乳癌的好發年齡較早;研究報告顯示,35歲以下年輕型乳癌佔9%,是美國的4.5倍,林永慧醫師提醒:『乳癌成長率高、且漸有年輕化的趨勢,在臨床上年輕的患者越來越常見;因此女性們應提高警覺,及早開始進行乳房影像篩檢。30歲以上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養成自我檢查與定期接受影像檢查的習慣,對婦女健康有其必要性。』

揪出早期乳癌有效的影像檢查工具

如何選擇乳癌影像篩檢工具,以下針對各項乳房的影像學檢查,做逐一的介紹:

乳房X光攝影檢查:

偵測乳房內的微鈣化點或局部組織變形,是目前國際認可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一般使用於40歲以上女性。對於篩檢早期乳癌或原位癌,亦有舉足的輕重地位,我國實證研究亦發現,二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率,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因此,國健署特別針對乳癌發生高峰年齡--45~69歲的婦女、以及40~44歲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免費提供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本院106~109年乳房X光篩檢為例,2222位民眾中,就有266位(約12%)需進一步追蹤檢查。

乳房超音波檢查:

對乳房內的腫塊型病灶有優勢,是緻密型乳房的檢查利器,且超音波適用於任何年齡層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因此乳房超音波檢查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線影像工具,且無輻射暴露的疑慮。

亞洲女性相較於西方女性有更高的比例擁有緻密型的乳房,台灣有八成以上女性屬於緻密性乳房,由於此種類型的緻密乳腺組織不僅會造成腫塊性病灶被遮蔽,導致診斷率下降,且緻密型乳房的癌症發生機率比起非緻密性乳房,更高出四到六倍。意即,在台灣,有為數較多的乳癌,隱藏在這些年齡更輕、乳房組織更為緻密的年輕女性中。

乳房磁振造影檢查:

是更加精密的高階影像檢查,對乳房內軟組織病灶有極高的敏感性,且具備無輻射性、多平面成像的優點,對於不確定的乳房病灶、或乳房經美容整形手術後會擔心乳房受擠壓的女性,是非常有利的診斷工具。

適用於有乳癌家族史、曾罹患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荷爾蒙異常等乳癌高危險族群;曾做過乳房整形的女性,建議至少每二年做一次MRI檢測,以密切偵測有無異常變化。

定期進行篩檢 珍愛婦女健康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無生育或晚生育、具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根據統計,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患者中,超過八成為早期乳癌,其五年存活率高達88%,可見早期篩檢的重要。

乳癌不可怕,就怕發現得太晚,乳房有任何異狀都該提早就醫,任何年齡只要有疑慮都應該立即做乳房檢查,30歲以上的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40歲以上婦女建議乳房X光攝影搭配超音波,建議至少每二年一次;及早偵測、及早處理,珍愛自己的身體健康。

【年輕乳癌個案分享】

案例一

25歲年輕媽媽,母親為乳癌病患。因公司安排而接受健檢,在乳房超音波檢查下,發現左乳內下側有一個6x4.8mm大小的不規則狀結節,懷疑是纖維腺瘤或惡性腫瘤。經追蹤及切片證實為乳癌一期,因發現的早,及早手術切除,恢復良好。


乳癌人數飆最多 年輕化! 醫籲30歲以上女性篩檢乳房

案例二

27歲上班族,無乳癌家族史。第一次做健康檢查,沒想到經乳房超音波檢查,在右乳外側發現一個20.7x12.2mm的低迴音腫塊,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接受切片病理檢查證實為乳癌二期,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及化學治療。


乳癌人數飆最多 年輕化! 醫籲30歲以上女性篩檢乳房



乳癌人數飆最多 年輕化! 醫籲30歲以上女性篩檢乳房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影像醫學部林永慧醫師

現任:影像醫學部 放射診斷專科醫師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專長:超音波影像學

乳房影像診斷學

磁振造影檢查

經歷:臺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臺北榮總放射線部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早期肺癌最佳利器 醫籲定期檢查

定期檢測 遠離心因性猝死 低劑量電腦斷層立大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9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臨終親人的病榻前,大部分家屬在急救與善終之間掙扎,病人也在一次次急救中飽受折磨,毫無生命尊嚴。諮商心理師呼籲,面對生命交關的病患與家屬,諮商心理師介入加強「臨終關懷」,除了讓雙方減輕心理傷痛,也能使安寧醫療團隊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達到全人關懷的醫療目標。日前「台灣醫療品質促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可別小看了腹痛,有可能是致命殺手!一名三十歲女子,因急性腹痛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腹膜炎合併敗血症,即緊急送開刀房手術,結果竟發現是因缺血性腸炎導致;而且這名女子的小腸有先天腸繫膜缺損,整個小腸多已壞死,只剩下不到三十公分。這名女子到院時情況非常危急,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中一名六旬老翁的雙腳因不明原因潰爛了三十年,年初還因腸胃不適,一個晚上至少要跑五次以上廁所,一個月內體重爆瘦十公斤,經台中慈濟醫院檢查診斷為世界罕見的胰臟癌,透過醫院進行跨科團隊合作手術,才成功將腫瘤拿出。台中慈濟醫院外科主任吳永康表示,這名六十多歲的易姓男子雙腳潰爛流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據研究,新一代關節炎治療法,體積狹小的血小板,竟可利用技術萃取出生長因子,製成自體濃縮血小板,治療運動傷害與關節炎受損的肌腱與軟骨,且極具修復效果。台灣礦工醫院骨科醫師游典錡表示,血小板除了止血功能,醫學研究證實,血小板大量遷至受傷部位,止血的同時會釋放顆粒內大量的生長因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